唐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9章 少年感動上校,誰來拯救你我的地球,唐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見司宇回到餐桌後的第一件事,是把烤好的兩塊鱈魚分了一塊,放到爺爺的碟子裡,並對爺爺說:“爺爺,您嚐嚐,這是挪威的鱈魚。”
爺爺用叉子把鱈魚放到自己的口中:“好吃,我們在北京吃到的鱈魚都是從日本和香港轉口過來的,沒有和平號上的新鮮。”
司宇:“好吃吧?爺爺,我再去給您烤一塊大點的?”
爺爺:“不用了,小宇,你自己吃吧,爺爺自己也會烤。”說完,爺爺放下刀叉,用手在司宇的頭上輕輕地拍了一下,便起身來到自助燒烤爐前,約瑟夫上校端著碟子跟著來到爺爺的身邊。
約瑟夫上校叉了一小塊鱈魚和爺爺一起放在烤爐上烤。他看了看爺爺,爺爺笑了笑。
約瑟夫上校對爺爺說:“老爺子,剛才看到司宇給您烤魚的情景,好讓我感動!你們中國的小孩子比西方的小孩子更重視親情,好吃的東西,他首先想到自己的長輩和親人。”
爺爺:“如果你是中國人,你就不會感到奇怪了,孝敬老人是中國人的優良傳統。你不是知道孔夫子嗎?”
約瑟夫上校:“知道一點點。”
爺爺:“孝,就是孔老夫子提倡和發揚光大的。兩千多年過去了,孝,已經深入到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中,孝敬老人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中國有一部古代經典著作——《孝經》你讀過嗎?”
約瑟夫上校:“沒有,中國的《經》書,我只讀過《三字經》,沒有讀過《孝經》。”
爺爺:“這是我國儒家學派倫理學的經典,孔夫子在《孝經》裡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還說‘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在我們國家的倫理行為規範中是天經地義的,也是人們行為的一個最高境界。”
約瑟夫上校:“你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司宇開始烤了兩塊鱈魚,我還以為都是為他自己烤的,我沒有想到他首先為自己的爺爺烤了一塊,這就是您說的孝,太令人感動了。”
爺爺:“嘿嘿,上校。我不得不說你的觀察力很厲害,一個小孩子這麼細小的舉動你都注意到了。小宇這該子很懂事,非常在意親情。
“他上次從和平號回家,給我和他奶奶、爸爸、媽媽還有三個姐妹每個人帶了一份禮物。看到他給我的禮物,我也很感動。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關於親情的故事和佳話,你如果想了解中國的風土民情,可以先從這些故事和佳話開始。”
約瑟夫上校:“謝謝您的指教。不過,同你們在一起,我已經學到了很多東西,您說的親情在西方是比較淡薄的。你看吉娜比司宇大4歲,按照您的說法,她應該比司宇更懂事,她就沒有想到給父母也烤一份食品,她可能認為這是自助餐,自己管好自己就是了,這可能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吧。”
爺爺:“是的,上校。這種文化上的差異,已經成為了習慣,演變成一個民族的風格和習俗,是很難改變的。”
約瑟夫上校:“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司宇給您烤了鱈魚,您沒有對司宇說任何客氣的話,而司宇還很高興,我有些不明白。”
爺爺:“上校,這也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吧,你們西方人客氣的話太多,媽媽遞個水果給孩子,孩子要說謝謝,孩子遞給父親一杯咖啡,父親也要說謝謝。司宇給我烤了一塊魚肉,我嘴上沒有說謝謝,而我在心裡說了。”
約瑟夫上校:“您心裡說了?您內心的話,不說出來,司宇怎麼會知道呢?”
爺爺:“我用手拍拍他的頭,比說什麼客氣的話都更加充分地表達了我的心意。這一點小宇是能夠感知的。語言的交流和內心的交流,我們東方人更注重的是心與心的交流。”
約瑟夫上校:“老爺子,我不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