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思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5節,朕又回來啦,長樂思央,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萬歲萬歲萬萬歲。”
燕秦走上高臺之前,看了攝政王一眼,瞥到攝政王是坐在高臺下之後,他小小的鬆了口氣,不再回頭,目視前方一路向前,坐在了他的龍椅上。
燕秦看著金鑾殿上的文武百官,沒有說眾愛卿平身的話,而是道:“諸位愛卿,今日早朝,孤來晚了一些。”
百官之中沒有吭聲的,他們又不傻,難道還會蠢得去附和小皇帝說“對呀對呀,陛下就來遲了,這樣不好。”這樣之類的蠢話嗎。
燕秦也沒想讓他們回答,接著又說:“諸位愛卿可知,孤為何來遲?”
臣子們沒有被允許抬頭,都沒法做面面相覷這個動作,看不到別人的表情,一時間竟沒有人配合小皇帝。
殿內陡然陷入一種詭異的安靜中,還是“善良”的攝政王打破了這種沉默,非常的配合地接過了捧哏的重任:“為何?”
其實燕秦本來打算自己問自己答的,不過有人接茬,那就更好了,燕秦多看了攝政王一眼,慢條斯理地說:“孤今日來上朝的途中,叫個擊鳴冤鼓的婦人給攔下了,她叫住了孤,請孤給她評評理。”
小皇帝這話說的,一聽就是編出來的故事。且不說皇帝住在皇宮內,從寢宮到太和殿,根本就不可能有什麼攔路的婦人。就算真有那麼個婦人,那鳴冤鼓是設立在京兆尹前,這大清早的,皇帝不在宮裡待著,還特地坐上鑾駕跑到京兆尹的衙門前去,再慢悠悠地踱步回來不成。
燕秦不知道自個的這些朝臣在想些什麼,便是知道了他也不在意,畢竟這故事本來就是他瞎編的,為的就是要引出後面的話。
他繼續說:“那村婦給孤講了件奇事,她的兒子天資聰穎,從小就很會念書,他很爭氣,考中了童生,又做了秀才,最後進了城考了舉人功名,帶著慈母和父老鄉親的期盼,背井離鄉地去了京城,去搏那金榜題名,好衣錦還鄉,報答寡母和父老鄉親。”
朝臣們沒吭聲,不知道皇帝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但上一次皇帝不正常,就是為了科舉舞弊一事,這一次比上次還不正常,肯定又要牽扯出一樁大案,就是不知道會是誰是這麼個倒黴蛋。
小皇帝繼續給到現在還沒能起身的大臣們講故事,像是忘了大臣們已經在地上跪了許久:“那村婦等啊等,等過了春夏秋冬,足足等了兩年,都沒有能夠等來歸家的兒子,她決定去找兒子,結果半路上,發現某處的官府貼出了認屍的告示,說是當地的山匪被官兵剿滅,山匪害了好些人,屍體存放在官府,讓人來領認,若是沒有人領認的,幾日後便下葬。村婦心裡跳得厲害,好在她去認領了一番,並沒有發現自己的兒子。她離開了城鎮,又接著往山上走,翻山的時候,她看到了一朵十分漂亮的花,結果當場便暈厥在地上。”
這一次小皇帝也不等人捧哏了,他直接點名:“董少卿,你猜猜看,那婦人為何暈厥?”
被小皇帝點名的官員直起腰來:“稟皇上,臣認為,那婦人應該是太過勞累,以至於翻越山嶺的時候體力不支倒在地上。”
“不是,你再猜。”
“那是她餓昏了頭,或者是那花有毒,能夠讓人昏厥?”
“不,都不是,那村婦昏厥,是因為她看到了自己家鄉獨有的花,那花的種子,是她千辛萬苦為兒子尋來的,然後繡在了兒子衣服的口袋中。”
燕秦接著說:“那村婦發了瘋一般地扒著花下的泥土,果真扒出來了她兒子的屍體,屍體已經腐爛,化作了一具白骨。原來,早在一年前,兒子進京趕考途中,便被山匪謀害了性命。”
故事著實很讓人唏噓,可有一個一點,擊鼓鳴冤者,是有天大的冤屈要訴,那殺害村婦兒子的山匪既然已經被剿滅,她為何還要擊鼓?
出於平日裡審案的習慣,在大理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