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章 信州刺史,史上第一混搭,張小花,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取內甕城的結構,而透過實戰也證明,內甕城比外甕城更能行之有效地對敵人構成殺傷,達到甕中捉鱉的效果。
一時間城門開啟還沒等進入,就聽城裡鼓樂大作,隨著城門緩緩移動,一排盔甲鮮明的將軍出現在眾人眼前,我還沒搞清狀況,其中一員老將大步走過來,牽住烏龍騅的馬韁仰頭道:“史將軍,老夫有失遠迎。”
我剛一愣怔,就見史存道站在這老將身後笑道:“五郎,能得刺史大人親自牽馬墜蹬,你面子可不小啊。”
“喲!”我一聽趕緊從馬上下來,洪烈以武治國,刺史是一州掌管兵馬的最高武官,相當於一方的土皇帝,更重要的是,這信州刺史跟史家可謂淵源極深——我沒記錯的話,這老頭應該是史飛的老丈人,這樣論起來也是我爺爺輩的人。
我依稀記得這位史存道的親家單名一個戩字,當初洪烈帝國三軍還沒統一時隸屬懷遠軍,後來史存道當了元帥便成為老史的部下,這李戩初時還不服史存道,仗著自己在軍中的地位處處挑事發難,老史沒拿他開刀是因為顧念此人確實統兵有道,所以事事遷就,及至後來與黑吉斯戰爭全面爆發,這一帥一將終於漸漸配合無間,李戩這才被史存道感化,再後來結成了親家,李戩手下的懷遠軍一大批中層將領這才真心依附,說起來李戩對史存道當初統一三軍是做出了貢獻的,所以這兩人關係很複雜,既是當初的對手也是默契的老友,李戩手下雖然只有五萬邊軍,但在軍中的地位是十分超然的。
李戩拉著我的手,我們身後禮樂齊鳴,更有李戩帶來的一萬信州軍為我接風洗塵,我看著面前這個白鬍子老將十分尷尬,按品級的話,刺史是正三品,比我還低一級,可是輩分比我高出兩頭,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史存道見我遲疑,小聲道:“人前就按軍中體制,私下你可得叫三爺爺。”我這才訥訥道:“三爺爺。”
李戩也不客氣,拍拍我後背笑道:“好好,這老五我還是第一次見。”李戩軍務繁忙,一般慣例的入京面聖他是不親自去的,而史家自史迪揚以下包括他兩個外孫都借公務之機到過信州,只有五廢柴足不出戶,所以竟一直沒見過這個遠親。李戩一揮手,一萬信州軍集體單膝跪地,山呼:“拜見劍神將軍!”
我不自在道:“三爺爺搞這麼大聲勢。”
李戩道:“劍神隨城駐守,老夫正好讓將士們提提士氣。”
我一笑,對這套程式已經輕車熟路,於是示意眾人起立,不敢再胡說八道,只說了些勉勵撫慰的套話,可是就是幾句廢話,信州守軍卻一個個眼睛發亮,似乎找到了莫大的寄託。
李戩感慨道:“劍神說話果然不同凡響,得知劍神要來,城裡百姓奔走相告,連販夫走卒個個奮勇——大哥,想不到你有這麼一個好孫子。”他和史存道私下裡兄弟相稱,李戩在家排行老三,所以史存道管他叫三弟。
史存道笑道:“我孫子也就是你孫子,有什麼好眼紅的?”
李戩惋惜道:“可惜我只有一個女兒嫁給了你兒子,卻沒有孫女嫁給你孫子,要不咱倆來個親上加親豈不是更好?”
史存道哈哈大笑道:“你這個老痴貨。”
迎接儀式完畢,李戩領著眾人趕奔刺史府,那已經改造成了臨時的指揮中心,我在路上跟史存道說:“爺爺,我已經把二哥救出來了。”
史存道道:“我都知道了,你乾得很好。”
李戩這時見左右無人,湊到史存道跟前道:“大哥,求你件事,能不能把迪齊和迪州取來信州與我相會?”
想不到史存道斷然道:“不能。”
“為什麼?”李戩不滿道,“你明知道我想念外孫,先前不安排他們入我信州也就罷了,怎麼我豁出老臉你還不答應?”
史存道道:“右路軍兵敗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