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擁有的方向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087章 大清雍正年制,符寶,曾經擁有的方向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汝窯瓷器,器胎均為灰白色,深淺有別,與燃燒後的香灰相似,故俗稱“香灰胎”,這是鑑定汝窯瓷的要點之一。

而汝窯瓷釉的基本色調是一種淡淡的天青色,俗稱“鴨蛋殼青色”,有的稍微深一些,有的稍微淺一些,不過基本離不開淡天青這個基本色調,這種青的色調比較穩定,變化較少,釉面無光澤的居多,釉層不厚,隨造型的轉著變化,呈現濃淡深淺的層次變化。

釉面開裂紋片,多為錯落有致的極細紋片,透明無色似冰裂,俗稱“蟹爪紋”。

這基本就是汝窯瓷的大致特姓。

等周明落也跟上前後,方叔同亦從張笑揚手中接過了紙盒,隨後就當著三人的面開啟了盒子,而一個有著淡青釉色的青釉碗也呈現在了三人眼前。

碗很漂亮,大致有十多公分的口徑,七八厘米高。

而這個碗的基本特徵也都蘊含了汝窯瓷的顯著特點,“蟹爪紋”、“魚鱗狀開片”“香灰胎”以及釉色呈天青色。

可在這些特徵之下,青釉碗的底部卻有著一個非常明確的底款,“大清雍正年制”六個大字。

這就是整個青釉碗的表象,若是不看底款只從其器徵判斷,那幾乎就是正兒八經的真正汝窯瓷,一加上這個底款就很容易讓人發暈。

當初的方叔同也是見到這個底款後,才以為它是雍正年的仿品。

而且眾所周知雍正時期仿汝窯瓷幾乎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能做的以假亂真似乎也不為過,不過問題是當方叔同回到新川,請來另一個瓷器鑑賞方面的大家過來幫他掌眼時,對方卻對這個底款發出了不同見解。

那位言道這青釉碗,可能是真正從宋代流傳下來的汝窯瓷,而那個底款卻是後來人為加上去的。

他這麼說的依據就是這青釉碗從頭到尾,所有的一切特徵都沒有一絲模仿痕跡!

是的,沒有模仿痕跡,這聽起來似乎是很玄乎的話,其實卻很容易理解,我們仿製宋代的瓷器一定要模仿那個時期的韻味,可宋代當時的人卻不是模仿,而是自主創作,想怎麼弄就怎麼弄,那種隨意的感覺別人是模仿不出來的。

你不管怎麼模仿,都脫不掉一個刻意、偽裝的嫌疑。

舉個例子,你模仿劉德華唱歌不管模仿的再像,哪怕一百個人聽了就有九十九人說你們倆唱的一摸一樣,可模仿者在模仿中總有一種刻意去學劉德華聲音的趨勢,而不是自然天生就唱成那樣。

清雍正時期流傳下來的模仿瓷器,還真沒有哪一件能達到像這青釉碗如此灑脫的,其他模仿出來的汝窯瓷,總能在整體上找到一點模仿的刻意痕跡。

但這一件卻根本沒有。

這也是後來讓不少瓷器鑑賞大家們頭暈目眩的地方,有那個“大清雍正年制”的底款在,那個青釉碗是雍正年製品的可能姓就極大,至少在五成以上,可他們卻從沒見過如此出色,沒有一絲模仿痕跡,彷如渾然天成一樣的模仿品。

那瓷器上的韻味,無一不流露著一種自然,灑脫的隨意姓。

說起來這也只是一種感覺,就像是周明落觀看過的那把黃花梨交椅一樣,它雖然做的很逼真,卻少了一種真品的韻味。

只有那些真正的大家才能看出那種味道。

而這青釉碗怪就怪在但凡真正的瓷器大家過來,只要不看底部的款識,都會百分百認為這是一個真正的汝窯瓷,從開始到現在還沒人從上面找到一絲刻意模仿的痕跡,可它的底款卻實在太搗蛋了。

搗蛋的讓無數瓷器大家蛋疼的厲害,以為自己眼力不夠看走了眼,但也有不少人堅持認為這本就是真正的汝窯瓷,那個雍正底款只是後人刻上去的。

像這種畫蛇添足的事其實在古玩界是很常見的,就比如周明落遇到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八零美味人生

聽謠

創造世界模擬器

十斤狸貓吃瓜

羅衣錦繡故園夢

水不留痕

情滯幻野【簡體中文】

原始本色

清穿好孕:一不小心活到九十九

花田醉

天機

七煞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