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墨的阿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章 昔日樓船,逐寇,沉墨的阿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湞水,又名昌水,是嶺南道北江上游的幹流,發源於信豐縣大庾嶺石溪灣,流經南野、始興、仁化諸縣,沿途接納南水、滃江、連江、潖江、濱江、綏江等支流,最終與西江、東江交匯於番禺。

自前朝永靖四年鑿通梅關古道,湞江便成了溝通嶺南嶺北,連結長江、珠江的主要航道,有“日屯萬擔米,夜行百隻船”之稱。

永靖五年秋,華帝遣樓船將軍楊人普出豫章下湞水征討南越國。楊人普奉詔後,率樓船水師溯贛江至南安,棄舟渡五嶺,在湞凌兩江匯合處造船練兵,備戰年餘。次年冬,樓船水師溯湞水南下,與伏波將軍會師石門,進軍番禺,一舉而平南越之亂。

當時,楊人普的樓船水師不下十萬人,樓船高二十餘米。進軍時正值冬季枯水期,百餘艘如此龐大的樓船,載兵甲十萬,列陣於湞江之上,聲勢浩大,蔚為壯觀。後世有詩讚曰:

長龍吟水遊湞凌,

千帆為鱗萬舟軀,

將軍劍指天兵至,

樓船百渡載王師。

由此,湞水之寬廣深厚可見一斑。

時隔三十三年之後,江山未改顏,天下已易主,昔日樓船今何在?千舟何日再重來?

世事實難料,無論是早已作古的楊人普,還是正領風騷的虎狼軍,他們都沒有料到,當年的百餘艘樓船,如今還有機會故地重遊,時間就在今日!

南野縣,湞凌兩江交匯處,昔日樓船將軍楊人普造船練兵之地。此處河道迂迴曲折,港灣形似月牙,兩側山壁筆直陡峭,宛如刀削斧刻,千石萬巖凹凸其上爭奇競秀,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可謂鍾靈蘊秀,如詩如畫。

眼下時值“五月龍舟水”過後不久,加之連日大雨,水位高漲迅猛,比之春冬時分河道深寬各增一丈有逾。極目處水天一色,真是碧水翠如玉、長河平如鏡。

沿江兩岸的南野縣百姓,他們曾聽爺爺輩兒說起過,當年的此地,曾有過百舟千帆,順江而下的壯觀景象。可是這一回,他們卻是親眼目睹了當日的盛況。

他們一大早便聚在江邊,翹首眺望,但見百餘艘高九丈、長二十五丈的鉅艦大船塞滿河道,船隊延延綿綿,白帆遮天蔽日,槳櫓密密麻麻。他們從辰時一直看到巳時,直看得眼痠腿麻,當年的吟水長龍卻猶未走完。

直到此刻,他們才相信了老人們留下的話語。他們終於明白,這一幕的震撼怎麼形容都不過份!

戰船!雖然陳舊破敗,雖然拆除了所有的拍杆弩機,可是遺留的射擊口和船頭的青銅雙脊獸,卻無不彰顯著他們的身份:樓船水師。

三十三年前,順江而下平定南越的樓船水師,他們完成了王命,功成身退,人可以走,可船又如何呢?

在這個問題上,曾經陷害逐寇軍的華帝趙舜,他展示了自己的另一面:吝嗇!

步騎水三軍,以水軍所費最巨。五百艘規模的龐大艦隊,其中更有一百五十艘樓船,單艘造價超過五萬貫,日常維修養護每艘每年又需一萬貫,這是多麼巨大的一筆開銷?

造樓船,滅南越,那是先帝定的國策,不得不為,可一旦完成了,趙舜的心思便活絡了起來。南越國已平,南方再無戰事,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那這些戰船該怎麼辦?皇帝陛下的決定是——賣!

多麼英明的決策,賣資加上節省下的軍費,這一進一出的收入,足以瞬間堆滿他的內庫。

敢賣就有人敢買,奇怪的是,鄭吳兩家瘋搶中小型艦種,唯獨樓船無人問津。原因無他,即使沒有軍械,可這些大傢伙的維護費用依然和體格同樣龐大,足以令他們望而怯步。

然而,這些鉅艦最終還是賣出去了,買主不是別人,正是當年風華正茂而又雄心勃勃的周家家主周昊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從小兵做到諸侯

甜粥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