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五章 兵戰兩川,大宋那些年,墨尚花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始終堅信自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後蜀的宰相李昊親見大宋的崛起,他很明白,天下大勢分久必合的道理,在荊南、湖南兩處割據政權被趙匡胤拿下之後,他預料蜀地早晚也會歸於中原的大宋,於是勸請蜀主孟昶向大宋進貢。

李昊道:“臣觀察宋朝應天承運,氣象非凡,不像漢、周那樣,天下厭惡分裂戰亂久矣,天下一統,應該就在大宋吧。倘若向宋朝臣服進貢,也是保全安定三蜀的長久之計。”孟昶過慣了太平日子,也不想打仗,只要能保住自己的富貴,當不當這個皇帝無所謂,早點稱臣,免遭兵患,他覺得李昊這話沒毛病,可以接受。

任何時候,有成事的人,就有敗事的人。

孟昶當太子時,有個伴讀王昭遠,孟昶繼位後,他被升為捲簾使,跟沙和尚在天宮乾的工作有點類似,都是看個門卷個簾子啥的,後來又升為山南節度使。此人自比諸葛亮,頗為狂妄自大,實屬那種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

王昭遠,成都人,自幼父母雙亡,無依無靠。悲慘境遇反倒把他養成了機巧滿腹,善於察言觀色、玲瓏八面的特點。十三歲那年,被一個叫智諲的僧人收留,做了他的小侍者,跟著和尚讀書識字。

一天,孟知祥在署中設宴齋僧,智諲和尚就帶著王昭遠一起去了,這一去,小王的命運就改變了。

孟知祥見王昭遠這孩子很機靈,把和尚伺候得很周到。“愛其惠黠”,便把他留了下來,給兒子孟昶做伴讀。

從此王昭遠就和孟昶朝夕廝混在一起,他將孟昶當夥伴,更當主子,時時恭維,處處順從,孟昶也將他當成最好的朋友,鐵哥們兒。

孟昶繼位後,王昭遠自然得到重用,當上捲簾使。作為孟昶的親信,他還成為皇宮的菸酒糖茶倉庫主管,這可是個有油水的肥差。後來又擔任通奏使、知樞密院事,混成了樞密院的一把手。

孟昶特別信任他。“機務一以委之,府庫財帛恣其取不問”。事情無論大小,一律交給他,國庫的錢讓他隨便花,問都不問。

王昭遠是個四有青年,有理想、有追求、有知識、有抱負。他“好讀兵書,以方略自許。”把自己看作諸葛亮。

孟昶的母親李太后覺得王昭遠“出身廝養”,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眾,手無縛雞之力,多次提醒兒子“昭遠不可用,”孟昶總是聽不進去。

山南節度判官張廷偉向王昭遠獻計道:“你一直沒有大的戰功,現在受到國主重用,官至樞密使高位,此時不建立大功,如何讓人心服口服呢?不如勸蜀主和北漢交通友好,讓北漢發兵南下,我們從黃花谷、子午谷出兵接應他們,大宋裡外受敵,我們就可以輕鬆佔有關右地區了。”

王昭遠本是個好大喜功的人,覺得張廷偉說的話對,自己就應該搞點戰功,裝裝門面,貼貼金,成為最美成都人。正好,孟昶找他商量向大宋納貢的事。王昭遠頭搖的跟撥浪鼓子似的,“不行,不行,不行!”,“固止之”。

既然自比諸葛亮,王昭遠就想秀一秀自己的軍事才華。接著說道:“蜀道險阻,豈是宋兵所能飛越?主上儘可安心,何必向他稱臣納貢,反而受宋廷的節制。與其請和稱臣,不如聯合北漢,夾擊趙匡胤,令其退還中原!”

他把張廷偉的話又美化了一遍,說給孟昶聽。

孟昶除了飲酒作樂外,對時事基本不過問,他立即批准了這一荒唐的建議,放棄了進貢的打算,並增兵在水陸各地,加強加固關隘防守。

乾德二年(964)初冬,孟昶派遣興國軍討擊使孫遇、部校趙彥韜、楊蠲等人攜帶著藏有帛書的蠟丸,到太原給北漢睿宗劉鈞送信。說已經在褒州、漢州增加兵力,約北漢軍隊渡過黃河,共同舉兵,夾擊大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混在古代當軍閥

白色孤島

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開

三國:本想做忠臣,為何逼我造反

不要虛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