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四章 大宋天子的碟中諜,大宋那些年,墨尚花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險要位置均有駐軍佈防。於是,樊若水白天裝作在長江邊垂釣,晚上收集軍事情報。為了測得相關資料,樊若水把繩子的一頭系在石頭上,大捆的放置在船艙內,夜裡神不知鬼不覺地划向對岸,反覆勘測江面的寬度和水流的緩急。對長江渡口、圩堰、關卡、要塞、江面寬度等,一一做好標註。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在採石磯,樊若水想到了長眠於此的詩仙李白。李白一生仕途不得意,而自己為了不埋沒鄉野,也做著迫不得已的事情。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採石磯與對面的天門山夾江對峙,樊若水反覆測量,發現這裡江面最窄,可以搭橋渡江,他認定這裡就是大宋最佳的渡江地點。如果能在大江上搭座橋,那麼大宋進軍就再無後顧之憂。

要在唐軍眼皮子底下測量長江,這是掉腦袋的事情,肯定不能公開行事,只能暗中活動。經人介紹,樊若水來到採石磯附近的廣濟寺當了一名和尚,藉此身份掩人耳目,神不知鬼不覺地把採石磯一段江面,來來回回勘測了十幾回。

要搭建浮橋,必須要有固定浮橋的橋墩。紅軍當年飛奪瀘定橋,這瀘定橋就是由數根鐵鏈,連線大渡河的兩端的橋墩,鋪設木板而成的。

為了給浮橋找一個牢靠的橋墩,樊若水就以“廣種福田”的名義,建議廣濟寺在牛渚山臨江處鑿石為洞,洞中建造石塔,供奉佛像,以保佑過往船隻的平安。

樊若水親自督工,不到兩個月,石洞石塔順利完工,浮橋的橋墩也有了著落。

開寶三年(970),樊若水將測定的水文地理資料繪製成圖後,便離開廣濟寺,直奔宋都東京去也。

這天,趙匡胤正和眾大臣商議如何攻打南唐,侍衛來報,有個從江南來的書生樊若水,要求面見聖上,求取官職。

趙匡胤聽聞江南書生來求官,料定此人定有真才實學,便宣他上殿。

樊若水首先向趙匡胤獻上了一份大禮:他親手繪製的《橫江圖說》,一張突破長江天險的地圖;接著,樊若水又向趙匡胤獻上《平南策》,“請造浮樑以濟師”。他建議趙匡胤在長江上搭建一座浮橋,宋軍就可以順利突破長江天險,兵臨金陵城下。

趙匡胤看後龍顏大悅,笑道:“朕得此橫江圖,南唐李煜小兒已盡入我囊中矣!”

當即命人給樊若水賜座,親切地問道:“你叫樊若水,為什麼要取‘若水’這個名字呢?”

樊若水道:“草民自幼喜好讀書,看到唐朝有個尚書右丞叫倪若水,為人剛直,甚是仰慕,所以也給自己取了這個名字。”

此話一出口,旁邊侍立的大臣差點兒沒笑噴了。原來唐朝那個大臣叫倪若冰,不叫倪若水。“冰”字是在“水”字的左上角加上一點,如果不仔細看,難免會把“冰”看成“水”。

趙匡胤雖然行武出身,當上皇帝后,也開始愛上讀書,對古代的一些君君臣臣的史料還是知道的。他佯裝不知,笑呵呵地道:“看來你對古人的事蹟知道的還不少呢,不錯不錯,那朕就給你改個名字,你就叫樊知古吧。”

大宋皇帝親賜嘉名,這是何等的榮耀,樊若水立即跪倒,山呼萬歲,謝主隆恩!

趙匡胤要為樊知古加官進爵,樊知古道:“請聖上准許知古參加進士考試,臣想憑真才實學考中進士,到時候再任命臣官職,若臣不中,那是臣才疏學淺,臣願意一生白衣。”趙匡胤點頭應允。

很快,樊知古參加東京的科考,進士及第,經吏部銓選,授舒州軍事推官,並獲得參與征伐南唐軍務的資格。

根據樊若水的《平南策》,趙匡胤真的開始著手準備建橋。這可是歷史上前無古人的一項驚世之舉,兩個敢為天下先的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混在古代當軍閥

白色孤島

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開

三國:本想做忠臣,為何逼我造反

不要虛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