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野馬式的童年,大宋那些年,墨尚花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顆果子,在那片懵懵懂懂的意識指引下,會生髮出一種永不停息的活力,一股強烈的慾望。
一個人的品性都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長大後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基本取決於童年時的所學所為。
兵荒馬亂,生存才是王道。趙弘殷深懂弱肉強食的道理。
對兒子趙匡胤,他基本上都是野馬般放養式教育,隨著孩子的性情喜好,任他爭強好勝。
趙弘殷的原則就是:亂世之中,要想活下來,沒點真本事是不行的,是羊就給他草,是虎就給他肉,是龍就給他一片江河。壓制式教育,只能打壓孩子的自信心,將來走上社會,必定縮手縮腳,這不敢那不敢,難有大的發展。
歷史證明,趙弘殷的這種教育方式是對的。兩個兒子趙匡胤和趙光義都能當皇帝,而且乾的都很好。
一開始,趙匡胤被送進陳先生的私塾。老先生滿腹經綸,四書五經也是講得頭頭是道,可是,就是這位先生是個食古不化的老學究,脾氣倔強,對待學生,苛刻古板,決不姑息。
來上學的也都是兵營子弟,這些孩子秉性相投,天生暴力,貪玩好動,爭強好勝,趙匡胤是這裡面最頑皮的,有膽有略,自然成了孩子王,大哥大。
上課搞小動作,左顧右盼,心猿意馬;經常帶領一幫同學下河摸魚,上樹掏鳥窩,翻牆越脊,登高爬低,摔跤鬥狠;對先生的說教,全當成耳旁風,肆無忌憚。
陳先生經常氣得指著趙匡胤的鼻子訓斥:“孺子不可教也!”
趙匡胤和同學石守信幾個人,決定戲耍一下先生,解解氣。他們將先生的尿壺穿了一個小洞,塗上泥巴,害得先生夜裡水水,把尿水漏了一地。
陳先生幾次三番到趙家告狀,趙弘殷雖說是個武夫,但是他做事不糊塗,從不打孩子,他不認為孩子有什麼錯誤,教不好,是你先生本事不行。
他的理念就是: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沒過幾天,他又把趙匡胤安排到了辛文悅先生的私塾。
有多豪橫的爹,就有多豪橫的兒子。
辛先生對學生也是從來不打不罵,這一點跟趙弘殷一樣,他只會要求孩子們要以天下為己任,儘自己的努力,好好讀書就行了,因此師生關係搞得非常融洽。
辛先生認為:如今的天下,已經無法回到大唐時期的太平盛世,這是百年難遇的亂世,天下已經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連年征戰,社稷無序,朝綱不振,民不聊生,社會呼喚英雄,期待真主,只有能文能武者才能治國平天下。
先生不會太多的武藝,他教會孩子們一套五禽戲,這一點,足以激發了孩子們無限的想象,打下一生的根基。
有了辛先生的支援和引導,一下課,趙匡胤就往老爹的軍營裡跑,在這裡,他學會騎馬射箭,有時趙弘殷不在軍營,別的叔叔伯伯也會帶著趙匡胤學習馬上功夫。
趙匡胤不太喜歡看書,對練武倒是很上心,後來趙匡胤帶兵打仗,總感到學問不夠,才開始認真讀書。
母親杜氏經常勸說,讓他在讀書寫字上多用點功夫,少年趙匡胤不以為然,道:“治世用文,亂世用武,現在世道這麼亂,兵革未息,安邦定國,還是要靠拳頭,將來有機會,兒願意上陣殺敵,建功立業,封王封侯,方才不枉此生。”
杜氏囑咐道:“但願我兒能繼承祖業,不要辱沒了祖宗,便算幸事,平平安安一輩子,什麼大功名,大事業的,娘才不稀罕呢!”估計天底下當娘都是這個心理吧。
有一次,趙匡胤讀書讀到長平之戰的時候,看到秦國上將軍白起,將四十萬的趙國俘虜全部坑殺,心中大為惱火,當即就跑到武神廟,把白起的泥像扛起來,扔出廟外。唾罵道:“這樣違背武德的人,根本就不配當武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