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七章 王小波率眾起義,大宋那些年,墨尚花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監軍王亮及官吏十餘人。接著起義軍又攻陷邛州,處死知州桑保紳、通判王從式及眾多的僚屬。
都巡檢使郭允能率領麾下士兵與李順大戰於新津江口,郭允能等自恃兵力強大,與李順擺開決戰架式,起義軍無所畏懼,貌似強大的郭允能很快便被義軍擊敗。郭允能逃跑不及,被李順殺死,同巡檢、殿直毛儼勉強逃了出來。
義軍佔領新津,隨後分兵兩路,一路由張餘帶領,進攻永 康軍(今四川都江堰),一路由李順率主力攻打成都。
李順帶領義軍迅速包圍了成都,樊知古早有防備。起義軍火燒成都西郭門,戰鬥持續了很久,李順見攻城不下,人員傷亡不少,決定先打成都外圍州郡,清除隱患,最後再回師拿下成都。
起義軍所到之處,殺貪官除汙吏,賑濟百姓。“所向州縣,開門延納,傳檄所至,無復完壘。”義軍聲討官府的檔案每到一地,百姓都大開城門請他們進去。官軍一戰即潰,只能投降。
李順在成都西郭門失利後,轉而攻克漢州(今四川廣漢)、彭州。另一路義軍在張餘的指揮下,接連攻陷永 康軍(今四川都江堰)、雙流、溫江、郫縣。兩路義軍對成都形成了包圍之勢,起義軍的隊伍也迅速發展至十多萬人。
樊知古雖然精明能幹,然而不能平息百姓叛亂,太宗很不滿意,詔令梓州知州、右諫議大夫張雍取代樊知古為西川轉運使,將成都知府吳元載革職,派郭載代之。
樊知古與都巡檢使郭延濬、知府郭載等,一邊加強成都府的防禦,一邊讓梓、遂十二州都巡檢使盧斌也自梓州(今四川三臺)率兵赴援成都。
淳化五年(994)正月,起義軍猛攻成都。新的轉運使張雍還沒到,樊知古見成都不保,遂與郭載及屬官,放棄成都,連夜逃往東川,盧斌退回梓州。
十六日,起義軍攻克成都府。
李順在眾人的一致擁護下,建立“大蜀國”,自稱大蜀王,年號應運。
以吳蘊為中書令,計詞、吳文賞為樞密使,重要首領張餘、衛進、李俊、徐師中、吳利涉等都一一封賞。地方上設刺史、知州,初步建立一套行政機構。
大蜀國的國策依然是“均貧富”,對於城內的地主豪紳,李順沒有趕盡殺絕,而是將他們的財物和糧食做出詳細的統計,留下生活必須的錢糧,多餘的一律充公,將其分給窮苦百姓。李順還發動群眾舉報並挖掘富豪私藏的不義之財,或充實國庫,或賑濟貧苦。
大蜀國還鑄造“應運元寶”銅錢和“應運通寶”鐵錢。起義軍都刺上“應運雄軍”四字。
此時,大蜀軍已擴充至數十萬,李順一面整頓人馬,一面繼續派兵四出攻佔州縣。東至巫峽,北抵劍門,南至嘉州(今四川樂山),全都成為大蜀國義軍的勢力範圍。
成都淪陷,李順建立大蜀國,秦隴地區趙包聚集數千徒眾,將奔劍閣聲援李順,峽路數千漕卒也積極響應。訊息傳至東京,太宗趙光義震恐,再也淡定不起來了。
為了抵禦大遼和西夏的進攻,大宋的軍隊都被安排在河北、山西和西北戰場。對於蜀地的叛亂,太宗一直是觀望狀態,讓地方官吏帶領地方軍隊自己滅火。李順稱王,建立大蜀國,這已經不是一般的叛亂了,完全是要顛覆大宋的節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再也不能聽之任之,必須儘快剿滅這些反動勢力,還巴蜀一片安寧。
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太宗正在為蜀地之亂,忙得焦頭爛額,西夏的李繼遷又乘機圍攻堡寨,擄掠居民,焚燒積聚,攻打靈州(今寧夏靈武西南)。
淳化五年(994)正月二十日,太宗急令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繼隆為河西行營都部署,“黑麵大王”尹繼倫為都監,領兵討伐李繼遷;
二十一日,太宗命昭宣使、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