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一章 張詠治蜀,大宋那些年,墨尚花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調遣東去,張鑑又督促王繼恩派兵分路討捕殘餘的農民軍勢力,與張詠共同招撫不安分的官軍隊伍,自此,軍隊的麻煩解除,蜀民始安。
張鑑歸闕回京,張詠作詩相送,詩云:“錦城寇難初平日,帝裡春和入謁天。好竭忠誠佐真主,莫教奸佞苦妨賢。”張鑑還未到京,就被任為左諫議大夫、戶部使。
“軍皆歌範老,民各像乖崖。”
滄波借我無窮力,不負平生逐浪心。張詠的為官標準是:“上不敢欺君,下不敢欺民,中不敢欺心。”兩袖清風,滿腹經綸,益州知州張詠張乖崖也算是太宗朝有膽有識,敢作敢為,數一數二的賢吏能臣。
英雄莫問出處,英雄必有來處。
◆ 鄄城張乖崖
張詠,字復之,自號乖崖,濮州鄄城(今山東鄄城)人。
張詠出生在崇文尚武的鄄城。鄄城,源自春秋衛國開闢的鄄邑。鄄,由兩個會意字組成,黃河西來帶來泥土在此堆積,聚西土而息壤,從西從土,即“垔”也;在高地臺上築城為邑,從垔從邑(阝),此即“鄄”也。
鄄城位於天下之中,黃河與濟水、濮水在此彙集,央央雷澤,土肥地闊,草長鶯飛,桑間濮上。
宋《太平寰宇記》稱鄄城為:“昆吾舊壤,顓頊遺墟。”《史記》載:“舜耕於歷山,陶於河濱,漁於雷澤。”《呂氏春秋》載:“堯葬於榖林,通樹之。”
春雷動,萬物生。相傳上古時期,天帝的女兒華胥到雷澤去遊玩,看到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就有了身孕,十二年後生下一個兒子,人頭蛇身,取名為伏羲。
華胥履跡雷澤生伏羲;舜耕歷山,漁於雷澤;堯帝箕山訪許由,歷山訪舜,堯嫁二女,死葬榖林。鄄城是伏羲之桑梓,堯舜之故里,先民逐水草,定山川,文明大聚,生生不息。
風雨起而石燕飛,天將雨而商羊舞。大河奔湧,大澤龍騰,齊桓公在鄄地大會諸侯,首倡“尊王攘夷”,代周天子號令天下,成為春秋第一個霸主。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晉、楚兩國爭奪中原霸權的首次大戰——城濮之戰,就發生在鄄城臨濮。晉文公“退避三舍”,楚軍冒進,被晉軍殲滅兩翼,大敗。城濮大戰,使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
多爭之地,必出戰神,定天下之兵。兵仙孫臏(孫氏族譜稱其本名為孫伯靈)生於此雷澤之畔。孫臏是百世兵家之祖兵聖孫武的後人,性靈早具,潛運默識,精魄奪人,智深量廣。
圍魏救趙,聲東擊西,避實就虛,以逸待勞……,孫臏用兵,神出鬼沒,守正不敗,出奇制勝。
孫臏才華橫溢,田忌賽馬,馬陵減灶,桂陵之戰。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不見於物而無物不顯,無所至而無所不至,從來算無遺策,計出如環。偉人毛公有云:“攻魏救趙,因敗魏軍,千古高手”。
治軍以律,用軍以謀,孫臏戰功卓著,兵法造詣高深。功成不居,晚年遠離紛爭,歸隱故里,研究兵法,著有兵學聖典《孫臏兵法》,現存八十九章,一萬一千多字。
在鄄城老家,孫臏開館授課,創辦了史上最早的軍事學院,後人又稱其“兵師”,兵家之祖師。官家時來請問,學者盈門,驛站成驛城,後成億城寺。
建安第一風骨,與屈原蘇軾列為“三代詩仙”的曹植,曾封鄄城王,晚年封陳王。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才高八斗,詩中周孔,獨步古今,鄄城有曹植仿銅雀臺築的讀書檯,人稱陳王臺。與堯舜對話,與莊子神遊,千百年來,多少風吹雨打,幾度杏花飄落,讀書檯芳魂猶在。“城角巋然土一堆,當年子建讀書來。三分鼎沸無遺址,七步歌殘有舊臺。”
黃初三年,曹植從京師洛陽東歸鄄城途中,在洛水之畔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