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四章 太祖誓碑,大宋那些年,墨尚花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匡胤的性格就是粗狂豪放處可以跑馬,心思縝密之處可以繡花。
不為良相,便為良醫。
宰相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作為百官之首,是中國古代最高行政長官。作為世人矚目的當朝風雲人物,幾千年來,拜相封侯,一直是天下士子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
宰相,在不同朝代,稱呼不同。周稱太宰,秦漢稱丞相,南北朝的錄尚書事,隋稱尚書令,唐稱中書門下侍郎,宋稱同平章事,清朝稱軍機大臣。
古代講究坐而論道,早朝時,出於對宰相的尊敬,皇帝通常會賜座、賜茶,讓宰相坐下來邊喝茶邊議論國家大事,宰相坐朝的慣例自秦漢至唐、五代一直沿襲了千餘年,直至宋初。
多年以來,在朝堂上能坐著議事的是範質、王溥、魏仁浦三位周朝元老。
宋代周後,仍然是以範質為侍中,稱為昭文相;以王溥為司空,稱為史館相;以魏仁浦為右僕射,稱為集賢相。
對於趙匡胤而言,以前都是你們坐著,我站著,現在,我終於可以坐著了,你們還坐著。
範、王、魏三人都是後周世宗柴榮的託孤重臣,趙匡胤對他們忌諱甚深,心中總有些不快。之所以用他們,完全是為了籠絡人心、鞏固江山社稷的需要。
乾德二年(964)正月,範質和王溥如往常一樣坐朝議事,聊到一半時,趙匡胤突然說道:“我今天有些眼花,看不清楚這奏摺上的字,你們兩個過來幫朕看看。”
一個不滿三十五歲的人說自己眼花了,這裡面一定有貓膩,有文章。兩位宰相,只得上前,幫著皇上勘讀奏摺。
看完後,二人想再坐下,發現椅子不見了。
兩位堂堂的宰相,當著眾文武的面,著了趙匡胤的道,中了人家的“調虎離山”之計,好尷尬呀!
《聞見後錄》載:“欲復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座矣。”二人一頭霧水,但畢竟都是老狐狸,馬上就明白了是什麼意思。
這肯定是皇上有意為之,如今椅子都被撤掉了,想要再在放回來,恐怕有難度了,只好順坡下驢,自嘲道:“還是站著好,可以活動活動筋骨……”,算是預設接受了這番“特殊禮遇”了吧。
第二天,三位宰相上書要求廢止“坐論之禮”。
在維護國家統治和加強皇權這種事上,沒有趙匡胤不敢幹的,不擀,那是煎餅。趙匡胤自導自演,用一個看似玩笑,卻又十分認真的方式,破除了一個沿襲千年的“宰相坐著議事”的朝堂規矩。
宰相失去了與皇帝對坐的權利,其實他們失去的,又何止是一張凳子呢?
從此之後,宰相們只能和尋常官員一樣站立在朝堂之上,開大會。
如果您在影視劇中,看到大宋之前的宰相是站著參加朝會的,就可以發彈幕指責導演那個誰誰誰,搞錯了,重來!
沒有椅子的宰相,無疑降低了他們在朝廷中的地位以及在百官之中的身價和威信,宰相的權力與地位不如從前,再也不能影響到皇上的決策權。
俗話說,擒賊先擒王。文官中最大的宰相,趙匡胤都有辦法整治,其他的官員,更不在話下了。
搬走三把椅子這件事,沒過幾天,還在乾德二年(964年)的正月裡,範質與王溥、魏仁浦三人便上書,請辭。
實際上,這三位是想多了,老趙只是撤走了他們的椅子,並沒有想罷他們的相,既然他們主動提出辭職,卻也正中趙匡胤的下懷。
你們願意給,本皇就願意收,不是本皇搶你們的,是你們自己送上門來的,老趙十分堅定地點了點頭,算是答應了。
範、王、魏三人同日罷相,範質被授為太子太傅,王溥任太子太保,魏仁浦拜守尚書右僕射。
宰相的位子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