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三徵南唐,大宋那些年,墨尚花開,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一位十二歲的少年,他立志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在尋找救國之路的不斷探索中,他成長為一名偉大的革命先行者,拋頭顱,灑熱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位人民的好總理,他姓周,名字叫恩來。

◆ 南唐皇帝的離間計

緊接著,後周大軍接連攻克揚州、舒州。

顯德五年(958)三月,柴榮抵達儀徵,到達長江北岸。

趙匡胤率領戰艦追擊唐軍,一直追到長江南岸,焚燒敵軍營寨,在迎鑾江口、瓜步(六合之戰,大敗南唐齊王李景達的地方)多次重創南唐軍,大勝而歸。

“又是趙匡胤!此人能抵得上我十萬兵,有他在,我大唐好不了!”

南唐中主李璟又掀開自己的小本本,上面赫然寫著:趙匡胤,三十二歲,殿前都指揮使。

“怎麼辦?”李璟苦思冥想,想破腦袋地想,終於想到一條離間計。

他派人偷偷帶了招賢信,表達了自己慕求賢才,如飢似渴的心情和誠意,同時帶上三千兩白金,前往儀徵,許諾高官厚祿、榮華富貴、美女黃金,想把趙匡胤挖過來,為自己所用。

這是赤裸裸地挖後周牆角,作為一名大周皇帝的磕頭兄弟,趙匡胤同志立場絕對堅定,拒絕腐化,永不叛周,毅然決然地拒絕了南唐的賄賂,把李璟的密信和三千兩白金,如數上交到內府。

李璟的離間計徹底失敗。

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趙匡胤又帶人將儀徵江邊的犄角旮旯,能駐軍的地方,清查了一個遍,確保沒有一名南唐漏網士卒。自此,長江北岸各州全線平定。

得知趙匡胤拒絕了自己的丟擲的橄欖枝,李璟簡直快要崩潰了。

江北各州全部失守,柴榮屯兵的儀徵距離國都金陵的直線距離不足百里,金陵已經人心惶惶,似乎所有的矛頭都指向了自己,他實在是頂不住了,決定把皇位傳給太子李弘冀,向後周稱臣。

李弘冀是李璟的長子,當時民間有傳聞說:“有一個真人在冀州,開口張弓向左邊。”李璟聽說之後就給長子起名為弘冀。

李弘冀是南唐最有軍事才能的皇子,他曾經大破吳越軍,斬首萬級。

面對南唐這麼強的接班人,這麼能打的對手,柴榮當然不允許李弘冀繼位。他詔令李璟:稱臣可以,傳位不可以,這個位子你還得繼續坐下去。

皇位成了燙手的山芋,扔又扔不掉,躲又躲不開,李璟這個鬱悶哪。他不知道大周皇帝接下來會怎麼對付南唐,金陵還能不能守得住,如果守不住,要不要現在遷都(為了躲避後周的進攻,李璟後來把都城遷到了洪州,就是現在的南昌)。

為了討好柴榮,穩住柴榮(這時候就要給柴榮戴高帽唱讚歌,多說幾句拜年嗑),他立即遣使奉表,同意獻出江北十四州(已被後周佔領了),削去帝號,改稱南唐國主,從現在開始,使用大週年號紀年,納貢稱臣。

奪得“淮南十四州”,恢復了江淮漕運,柴榮已達到了自己徵唐的目的(他本不想滅亡南唐,只想著讓南唐臣服自己,讓自己抽開身,去打契丹,收復被石敬瑭賣掉的燕雲十六州)。

顯德五年(958)四月,柴榮自揚州班師回京。

至此,周唐大戰結束,大周的邊境推至長江岸邊,南北均衡的割據被打破。南唐從此一蹶不振,再也無力與中原政權抗衡。

柴榮三次徵唐,震懾了南方大小割據勢力,為北伐契丹掃除了後顧之憂。

趙匡胤又一次戰功赫赫,顯德五年(958)五月,柴榮發出嘉獎令,加封趙匡胤為忠武軍節度使。

官做得越大,責任也就越大,趙匡胤已經為即將開始的北伐,摩拳擦掌,厲兵秣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進擊的大明鐵騎

省墨

幹宋

任鳥飛

我生活在初唐

江中小蝦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