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八章 名留史書,大明:朱元璋非要拉我拜把子,朝流,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個事情交給胡惟庸,那李善長也是屬於排在前面的人選。

他這一次還真不是為了貪財,而是為了貪圖名聲。

他要是把這麼大的一個事情給辦成了,到時候必然能夠留在史書上面。

那他們的家族可就是屬於名垂青史的人了,所以李善長還動了現在的這個心思。

當然他找的理由也是極其的恰當的,因為他可是受了儒家思想薰陶的人。

而且即便是現在也是按照儒家的思想在做事情。

有這個建議當然也就不足為奇了,更何況這個建議還是一舉兩得的。

朱元璋聽到了這個話的時候,他並沒有馬上給李善長答覆。

而是臉上不動任何的聲色,在考慮著這背後是否會有其他的因素。

李善長見到朱元璋不說話,以為自己說中了朱元璋的心思了,於是他又繼續的說道。

“我們可是有三千年傳承的文明,素來,我們都以禮儀之邦和德行之邦著稱。”

“這一次正好是展現皇上胸懷的時候了。”

“想必倭國那些人受了教訓,日後定規規矩矩地做人。”

“這也正好映襯了孔孟之道當中的得饒人處且饒人。”

“大明朝有這樣的胸懷,一定會吸引更多的藩幫,成為大明朝的附屬國。”

“皇上必然會成為萬代的明君,一定會成為百姓歌頌和傳頌的物件。”

李善長不說這最後的一句還好,現在一說出這番話語,反而是提醒了朱元璋了。

因為朱元璋曾經和趙文泰說過,關於倭國的這些人的處理的事情。

現在又是李善長主動的勾起了他的這段回憶。

朱元璋認為李善長說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趙文泰那邊說的也有道理。

何況現在這些人都在趙文泰的手上,所以最終如何處理,除了他這邊要下定論,還要看趙文泰的態度。

想到這個事情,他又有一點憋屈。

他是一國之君,所有的人都應該不能忤逆他的意思,但是,作為一國之君又不能不講道理。

這些人都是趙文泰從倭國那邊給抓回來的,按道理來講,處置權應當是在趙文泰的手上。

但這又涉及到了國與國的事情,所以朱元璋還不能當成兒戲。

這一次的處理就代表了大明對其他的那些小國家的態度。

一旦是處理不好,有可能會引起其他國家的誤解,也有可能會引起其他國家的反抗。

所以朱元璋對待這個事情還算是慎重。

現在他只是慶幸倭國這個國家沒有多少人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庭院帶著我來到了古代

逍遙客2211

大漢:我為武帝排憂解難

肉肉滴小饅頭

代號財神

北鄉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