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一十四章 破窗,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霸”三辯不同,這次不是在成千上萬人的大場合下進行的辯論,而是更類似於南宋時期金華學派呂祖謙做東,為了調和朱熹“理學”和陸九淵“心學”之間的理論分歧,使兩人的哲學觀點“會歸於一”而進行的鵝湖之會。
鵝湖之會是中國哲學史上一次堪稱典範的學術討論會,首開書院會講之先河。
事實上這才是學術討論的常態,少則幾人十幾人,多則幾十人,坐在一塊探討辯題,而那種千人菜市口的環境,才是極端個例。
國子監內孔廟正殿之前。
今年四十三歲的胡儼頭戴四方巾,一身儒袍,腰懸金帶,依照古禮跪坐在蒲團上,正襟危坐。
在其對面,是位青衣玉帶的年輕男子,手持羽扇,儀態翩躚,頗有幾分文人墨客的雅緻,正是姜星火。
在明朝,不是跟武俠裡一樣,年輕少俠動不動就能配玉帶的,按老朱的規矩,王公及一品玉帶、二品花犀帶、三品金絲帶、四品素金帶、五品銀鈒花帶,六品、七品素銀帶,八品、九品黑角帶而在這種不穿官袍,卻又很正式的場合,腰帶就成了代表不同身份最好的標識。
至於為什麼二月不到要帶個羽扇,別問,問就是拿來擋風的,怕老了得類風溼性關節炎。
其餘十一人,在胡儼和姜星火兩側,團坐成一圈,這也是鵝湖之會留下來的風雅規矩。
一個金壺被端了上來,裡面有幾個團起來的紙條,上面寫著今日的幾個主要議題,也是經過的隔空論戰以後,現在整個大明社會最為關心的這些問題。
“胡祭酒,今日之會因你而起,國子監又是你的地盤,沒有喧賓奪主的道理,議題上,你先選。”
按品級和朝廷地位,榮國公姚廣孝這位“黑衣宰相”,自然是當仁不讓的第一,所以,定規矩的話,就由姚廣孝先來開口。
“且慢。”
就在這時,孔希路忽然一手挽袖,笑吟吟地抬手道:“一百二十九年前,朱熹與陸九淵聚於鵝湖,青史傳之為佳話,今日四海之內大儒齊聚於此,又豈能無名?”
在官場上,你可以不給孔希路面子,因為嚴格地來講,南孔現在連衍聖公的名頭都沒有了,不再擁有超品官員的待遇,就是一介草民,知縣理論上都可以無視孔希路。
但在學術界,你要是不給孔希路面子,那就有很多人跟你過不去了。
南孔本身就是孔子嫡傳血脈,在儒家這裡非常有份量,而南孔基於道德因素,連衍聖公這種潑天富貴都能讓出去,這種行為所積攢下來計程車林威望,在這件事情發生了不過三十年的今天,依舊是非常恐怖的。
再加上南孔這一代宗主孔希路德才兼備,學識如淵似海,雙重疊加下,自然是名望孚於海內,屬於是行走的道德準則,聖人在人間的美好化身。
因此,孔希路此言一出,立即得到了響應。
“今日既然是在國子監,便叫太學之會吧,如何?”
幾人紛紛提議,而國子監司業王允繩這時候說道。
國子監最早時期的原型是兩漢時期的國家最高學府“太學”,以前是沒有國子監這個東西的,到了楊堅篡周建立隋朝的時候,決定國子寺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書學、算學,隋文帝楊堅開皇十三年,國子寺不再隸屬太常寺,成為獨立的教育管理機構複名國子學,隋煬帝楊廣大業三年,改稱國子監,以後的朝代就在“國子監”和“太學”之間來回切換,國子監監生也經常被習慣性地叫成“太學生”。
返回:(2)\/
“可。”
孔廟之會,國子之會,終究是不如太學之會好聽的。
而有了這麼一茬子,整體的氣氛也開始稍稍放鬆下來了。
雖然辯論上的唇槍舌劍,危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