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六十五章 諸事,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咳嗽了一聲,道出了事情的原委:“但是這玩意洪武朝沒操作過,咱現在永樂朝,既沒經驗,也不知道符不符合陛下的口味。”
姜星火:“???”
大明開國,洪武元年以後打了那麼多仗,俘虜了那麼多敵人的王公貴族,你跟我說沒用過獻俘禮?
經過卓敬的一番解釋,姜星火方才明白了過來怎麼回事。
事實上洪武朝雖制定了獻俘儀制,但並未舉行過獻俘禮,僅有的兩次機會,老朱也都直接拒絕了。
第一次獻俘是洪武三年的時候,老朱讓大將軍徐達和李景隆他爹李文忠兵分兩路,出塞北征殘元,彼時元順帝已死,其子愛猷識裡達臘嗣位,而此役曹國公李文忠領軍千里奔襲應昌,頗有衛、霍之風,俘獲北元皇帝的嫡皇子買的裡八剌及后妃、宮女、諸王、將相屬官等數百人,遣送至京師,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捷,當時就有很多朝臣主張以買的裡八剌獻俘於太廟,但老朱出於一些因素的考慮,反而沒有進行這次俘虜級別很高的獻俘。
“一些因素?”姜星火有些玩味的問道。
“咳咳。”卓敬倒也說的清楚,“當時太祖高皇帝是這麼說的,元雖夷狄,入主中原,百年之內,生齒浩繁,家給人足,朕之祖、父亦預享其太平。雖古有獻俘之禮,不忍加之。只令服本俗衣以朝,朝畢,賜以中國衣冠。”
姜星火聽完就明白了,老朱不恨蒙古人嗎?肯定是恨的,這段話基本就是違心的屁話,而且為什麼得國之正莫過於明?還不是因為大明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的。
但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放在這個時代的背景下,老朱是一手從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全面去胡化,另一手則是承認元朝的正統的地位。
對於後一點,現代人或許比較難以理解,但在古代,王朝之間的正統繼承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老朱也要把元朝和北元區分開,正統在於是否“入主中原”,而現在是大明統治著泛地理概念上的中原,所以大明才是正統,老朱的態度,其實是兩國之間政治博弈的一種。
“第二次呢?”
卓敬捻鬚回憶道:“第二次則是洪武四年在招降蜀地明昇割據勢力失敗後,太祖高皇帝命中山侯湯和、穎川侯傅友德率水、陸兩路大軍伐蜀,陸路主將傅友德率師從陝西漢中南下,直搗江油進攻成都,水路則是從湖北進攻,破瞿塘關,克夔州,從東面進攻成都,在雙管齊下之下,很快蜀王明昇就遣使乞降當時太祖高皇帝命中書集六部、太常寺、翰林院、國子監集體議訂受降禮制,一開始是按照如宋太祖受蜀主孟昶降故事的,但太祖高皇帝不許,說明昇與孟昶不同,孟昶專治國政所為奢縱,而明昇年幼事由臣下,所以只是接見並授明昇為歸義侯,賜冠帶衣服及居第於京師,是勸勉臣下盡忠並且懷柔遠人的意思。”
這麼說來的話,事情顯然就難辦了。
難辦?能不能不辦了?也不太行。
所以姜星火想了想後,琢磨了一下朱棣的口味朱棣這個人呢,你說他好大喜功,也不客觀,朱棣還是比較務實的,別管他幹什麼,目的性都很強,都是明確奔著收益來的,但總琢磨著建不世之功業倒也沒錯,而且又是馬上天子,對於打贏了獻俘這種事情,哪怕表面上不說,心裡也肯定是想搞的隆重一些,以顯示武功的。
“我覺得要往隆重上辦,而且還有一重考量。”
姜星火低聲道:“要威懾不臣。”
“所以重點應該在兩方面,首先是禮節的時間要長,不是單日的時間,而是要多弄幾天,不能一天就草草完事。”
卓敬若有所思,他對禮制的研究不深,只能說有所涉獵,而眼前獻俘禮的事情,是他接任李至剛上任禮部尚書後的第一件大事,所以格外重視一些,但不管怎樣,過去好像獻俘禮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