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7章 試驗田,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亂,而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
此言一出,內閣值房裡的氛圍,頓時有些冷了下來。
眼見皇帝面色難堪,鄭賜馬上坐不住了,陰陽怪氣地對黃福說道:“黃尚書莫非以為,陛下要推行的更化變法註定失敗?”
“臣絕無此意。”
黃福沒有理會鄭賜的挑釁,他搖了搖頭答道。
“那黃尚書是什麼意思?”鄭賜窮追不捨。
黃福瞟了眼鄭賜,澹澹道:“只是為求萬全罷了。”
夏原吉與道衍對視一眼,旋即站出來打圓場:“黃尚書固然是老成謀國之見,只是臣以為,既然要推行更化變法,那便不該在隨時可以割捨的地方進行試驗,否則與棄子何異?”
“陛下。”夏原吉對朱棣說道:“既然做化肥時,姜師有‘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區別,那麼臣以為,更化變法,同樣至少也要有兩組.當然了,不一定是基礎條件相同的兩個地區,反而是基礎條件不同的兩個地區,更具有對比意義。”
聞言,眾人皆紛紛頷首。
這便是說,之所以做化肥需要‘實驗組’和‘對照組’,就是因為要透過對比才能看出化肥催生的農作物,與無化肥催生的農作物之間的長勢區別。
而更化變法的試驗田,卻天然地就能與旁邊沒有進行更化變法的區域產生對比。
所以夏原吉才會說,兩個作為試驗田的更化變法地區,不需要相同。
而是各方面基礎條件不同的試驗田,更有雙重對比的參考價值。
也就是說,試驗田本身就能與旁邊對比出變法效果的情況下,基礎條件好與基礎條件不好的兩塊試驗田,同樣進行更化變法,互相之間的效果對比,則能夠對比出更多的東西來。
這才是對於更化變法而言,更有用的資訊。
“以臣所學的經濟之道來看,推行更化變法的試驗田,第一,不能是朝廷無法實際控制的地區,也就是雲貴等土司羈縻區、塞外部族內附區,都不能是更化試驗田的選擇地。”
夏原吉侃侃而談:“第二,物質地基和人口條件過差的地方,更化變法沒有參考意義,譬如甘肅、河南、山東等地區。”
甘肅是人口極少自不必多說,僅說河南、山東,按理來說都是人口大省,也都有農耕條件,但現在永樂初年的情況是,黃河中下游流域經歷了元朝近百年反覆決口氾濫的折騰,本就元氣大傷,而隨後的元末明初的全國性戰亂,河南山東更是重災區。
更不巧地是,靖難之役期間,南北軍雙方的戰略相持階段,主要的戰線就拉扯在了西起河北真定、中到河南諸府、東至山東德州的這一條彎曲折線上。
無休止的戰亂、徵糧、招兵、徭役,讓黃河中下游流域的社會經濟秩序徹底崩潰,沒有一年能好好耕作,更談不上有什麼收成可言。
所以現在河南與山東這兩個布政使司,人口離散極為嚴重,戰後重建都來不及,哪還有能力搞什麼更化變法?
幾位尚書都在原則上同意了夏原吉的觀點。
不過在具體的地方上,卻是持續爭吵不休了起來。
沒人敢提“拿蘇松嘉湖諸府做試驗田”這種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話題,主要的討論點,集中在廣東、江西、湖北這幾個人口經濟條件都不錯,且交通還算便利、距離大明統治中心不算偏遠的地方。
眼見尚書們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傾聽了很久的朱棣,此時也明白,是自己這個仲裁者出場的時候了。
朱棣輕輕地拍了拍手,尚書們頓時停下了爭吵。
“正如諸卿所言。”
朱棣掃視了一眼內閣值房內的眾臣,這場會議,已經到了一錘定音的最後階段了。
“大明,需要變法更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