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6章 下課【粽子節加更】,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後世怎麼評價他,但單說做學問,尤其是給理學的理論殿堂的最後那幾塊磚瓦補上,把外面的彩繪描的漂亮,其人確實做的不錯。
朱熹對集義與程頤所言“致知窮理”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深入地辨析,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敬’是道德精神的持續涵養與提高,‘集義’則是道德行為的踐履與累積,在這裡,‘敬’與‘集義’互滲融通、相輔相成,所謂“敬義夾持,迴圈無端”。
——好一個“敬義夾持,迴圈無端”!
不明白這八個字不要緊,當時姜星火也不理解,但姜星火前幾天的時候,又翻了翻陸九淵的理論,他的腦海裡,卻是直接劃過了一道明亮無比的閃電。
在那一剎那,姜星火悟了。
因為他終於明白這八個字,如果沒有他的干預,再過上百年會演變成什麼。
“知行合一,以致良知”!
“敬義夾持,迴圈無端”換言之就是“知行夾持,迴圈無端”,再加上“以致良知”。
【知行夾持,迴圈無端,以致良知】
當這後十二字真言湊齊的時候,姜星火終於拿到了能在這個世界,從理學理論中闡釋,並且能完美對抗理學工夫論的神兵利器。
翻譯翻譯這十二字真言什麼意思?
何謂‘知’?調查也!
何謂‘行’?實踐也!
換句話說,那就是調查與實踐相結合,反覆迴圈,最終達到真理。
這就是他姜星火的‘工夫論’。
——————
必要的回憶殺結束。
回到當下,姜星火等士子們停止了討論,方才緩緩開口誘導道。
“你們有沒有想過,其實‘敬’和‘集義’,不見得一定是二分的?”
見眾人一片茫然,騎驢士子鄭漢卿平日裡看的書多些,此時卻是開口說道:“陸九淵曾言:敬此理也,義亦此理也.此吾之本心,國師莫非是這個意思?”
聽了這話,眾人頗為不以為然,陸九淵的理論,在現在可不是顯學,而是有些離經叛道的存在,自然不受待見。
嗯,這些人本來來這裡,其實是作為“民意領袖”帶著某些本地商人、市民、行會等人物的意見來的。
但是眼下,對於學術的天然渴望,壓倒了他們本來的訴求,所以算是暫時叛變了,估計得等姜星火聊完,他們才會想起來今天是來幹嘛的.但實際上,姜星火本來也沒打算現在就聽他們的訴求。
姜星火笑著搖了搖頭,道:“你們忘了?今日不談本心這些的。”
“那國師想說的?”
“——致良知。”
姜星火這次不讓他們出聲打斷了:“敬此理也,義亦此理也,為的不是本心,而是致良知。”
眾士子、官吏頓時一怔,這說法倒是新鮮極了。
“何謂致良知?便是人如何獲取天理的工夫論。”
“那麼請問,原來關於理的工夫論都包含什麼?”
鄭漢卿旁邊的何書良試探著回答道:“所以然,所當然(朱熹對於理的主要解釋)?”
“便是如此了,工夫,兩個字,一曰物,二曰己。”
姜星火緩緩說道:“我的‘致良知’,便是說有兩重含義,一是體察關於萬事萬物所以然的認識論,二是體察人倫秩序內心修養所當然的修養論第二重含義今天不講。”
“只說第一重,人想要獲取天理,首先要認識天理,那麼我們怎麼認識天理?”
宋禮驚訝地看向姜星火,當初他太平街,他可是躲在柳樹後聽得清清楚楚。
那個晚上姜星火問了南京國子監數千監生三個問題,即“太極是如何運作的”、“格物該如何格出天理”、“心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