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6章 不同,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果北平府.北京,作為廟堂中心,而經濟中心又在江南,糧食問題當如何處置?”
李至剛沉吟片刻,道:“微臣以為,應該重新疏浚大運河,走漕運,而漕運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咳咳。”
李至剛這句話沒說出來,其實也就相當於在告訴朱棣,漕運,可以變相給江南加賦,始終讓江南士紳階層壓著一座大山!
李至剛這個松江人,能做出這種冒天下士紳之大不韙的舉動,階層叛徒了屬於是。
“哈哈哈”
誰曾想朱棣竟是突兀地大笑起來,笑聲震耳欲聾,響徹整間密室。
笑過之後,朱棣收斂神色道:“愛卿,你知道朕為什麼用你做禮部尚書嗎?”
“微臣惶恐。”李至剛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其實,並不是因為你的學問好,或者品行端正,亦或者是能力強,而是因為你懂分寸和尺度,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也清楚什麼時候閉嘴。”
朱棣澹澹地說道:“這些日子以來,你每隔兩三日就會上疏請求遷都。”
“你知道朕為什麼遲遲不肯同意,只是下令將北平府改為北京嗎?”
“江南,是大明創業開國的根基所在,朕便是出生於此,決不可輕言移之!”
“微臣惶恐。”李至剛撲通跪了下來,“微臣擅自揣測聖意,罪該萬死!”
“朕並未怪罪於你。”朱棣揮揮手道:“朕念在你忠誠耿直,也懶得跟你計較了。”
雖然李至剛自己都知道自己跟“忠誠耿直”不沾邊,但這卻是再明顯不過的廟堂訊號。
李至剛垂首道:“陛下英明,微臣佩服。”
隨著朱棣的微微頷首,李至剛心中一鬆,他總算是逃脫了這次危機。
不用被第三次送進詔獄了。
而一直一言不發的道衍,此時則是默默捻動起了念珠。
——————
鄭和顯然也想到了最近他剛剛從萬里石塘回來,就聽到的朝野爭論遷都之聲。
遷都,跟立儲一樣,都是最近朝野爭論的焦點所在。
甚至跟立儲比起來,遷都影響到的關聯利益更多。
畢竟,遷都就意味著江南官員們要離開熟悉的田地,放棄積攢多年的宅邸等不動產,舉家搬遷到陌生的北京。
不是沒有人惡意揣測過,這就是皇帝的陽謀,想要削弱繼承自建文帝的朝廷,對朱棣這個篡位者天然的牴觸與反對。
這種牴觸與反對,絕非是與化肥工坊繫結的大明國債認購額度,這種小恩小惠所能消弭的。
就在鄭和還在擔心拿洪武朝商議遷都西安的“古”,來喻永樂朝商議遷都北平的“今”是否合適的時候。
朱高煦卻根本懶得考慮這些,當下問道:“那如果按姜先生這個說法,人口、金錢、糧食,都是跟隨經濟活動分佈的,而經濟活動的核心是糧食運輸的時間和數量.大明是不是也不適合遷都北平府?”
“那是自然。”
姜星火若有所思地看著對方,在所有人不知不覺中,姜星火已經成功地將話題牽引到了這裡。
事實上,這也是姜星火做出的改變。
自從知道了朱高煦的身份,姜星火便覺得,自己完全可以用自己這個親學生的影響力,去更好地改造大明。
改造大明,肯定是要發展工業化雛形的,而最容易發展起來的工業,恰恰與海權密不可分。
如果大明還是像歷史上一樣,從南京遷都到北京,以北京的地理和運輸條件,跟南京比,想要發展出工業化雛形,就難得多了。
所以,姜星火打算繼續以無知無覺的指點江山姿態,在接下來有限的幾節課裡,略微調整講課的內容,透過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