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章 氣溫對華夏曆史的驚人影響,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西丨河套丨山西丨河北
漢中丨關中丨河南丨山東
蜀地丨南陽丨淮西丨淮東
巴地丨荊襄丨江西丨江南
雲南丨廣西丨廣東丨福建
極為通俗易懂。
姜星火指著第一排和第二排之間說道:“當年秦始皇修長城的時候,匈奴人南下牧馬的極限範圍,便是隴西-河套-山西-河北這一線,到了漢朝也是如此,所以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才會在山西的最北部,如今九邊之一的大同鎮周圍的白登山被包圍。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農耕區的最北部了,匈奴很難繼續深入。”
“而農耕-遊牧降水分界線的第一次大的變化,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小冰河期,開始於在魏晉之交的時候。”
“那時候,北方的草原常年颳起暴風雪,根本無法再適宜人畜的生存,原本生活在北部草原和西部高原上的各民族,如匈奴、鮮卑、羯、羌、氐等族,紛紛內附中原王朝。”
李景隆的心頭有些震動。
原來,五胡亂華竟然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那是不是意味著,只要氣溫下降,天氣變得寒冷,北方不再適宜生存,遊牧民族就會一次又一次地向南方溫暖、適合放牧的地方遷徙進攻呢?
從歷史經驗上看,恐怕正是如此!
原本停留在第一排和第二排之間的手指開始稍稍向下,姜星火說道:“劃分農耕-遊牧的降水線南移,意味著原來最適宜耕種的降水線,同樣開始南移。”
講到這裡的時候,姜星火手指開始向下移動,移動到了巴地-荊襄-江西-江南一帶。
“由於農耕-遊牧降水分界線的南移,農耕民族的整體生存範圍也開始被向南推移,更重要的是,原本處於漢中-關中-河南-山東一線的農耕最佳降水線,同樣開始了南移,移動到了蜀地-南陽-淮西-淮東一線。”
“在西晉永嘉之亂後,即便是在孫吳時期依舊被視為蠻荒之地的江南地區,也得到了極大的開發.究其原因,人口向南遷徙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江南地區本身開始適合農耕,甚至到了後來,乾脆成了魚米之鄉!”
朱高煦和李景隆對視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神中的意思。
很明顯,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
不僅朱高煦體會過現在大明的北方到底有多冷,李景隆當年帶著六十萬大軍圍攻北平的時候,也見過了燕軍潑水成冰一夜之間把北平打造成無法攀登的“冰城”是什麼樣子。
說實話,現在的北方,農業生產所種植的糧食產量,真的非常有限。
所以大明帝國的高層才會堅持對江南產糧區課以重稅的決定。
姜星火繼續指著地圖講述著。
“第一次小冰河期,到了東西魏的時候,開始漸漸結束,農耕最佳降水線從南向北移動,自蜀地-南陽-淮西-淮東一線,又一次移動到了漢中-關中-河南-山東一線。”
“注意,是農耕最佳降水線,不是農耕-遊牧分界線。”
姜星火笑著問道:“你們猜猜,發生了什麼?”
李景隆幾乎是脫口而出:“北周滅北齊,隋代周,繼而一統天下!”
“不錯。”
姜星火肯定地說道:“這其中固然有著東西魏五次大戰,高王昏招不少,最後遺恨玉璧城,以一首《敕勒歌》斷了河北吞併關隴的念頭也一定是有著諸如宇文泰、獨孤信、李虎、李弼、韋孝寬這等英雄人物的努力。”
“府兵制、均田制當然重要,神武皇帝以後高家的那群瘋子越來越差勁也是事實.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之所以北周能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就積蓄起了如此龐大的國力,最後甚至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跟關隴之地重新成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