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5頁,鬱金堂,青衣呀,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來便在值房撿了根殘香,憑記憶速寫。」
郭元振聽得怔怔的,有點佩服。
「一眼偷窺便能畫出這樣神采,也算他有真才實學了。」
武延秀低頭輕笑了聲。
「他又不似我生來姓武,沒點本事,豈敢入局?」
郭元振自覺失言,歉聲道,「老六,我不是那個意思。」
武延秀渾不在意地擺擺手,繼續道。
「這一路我都在想,府監扣住國書,是在等什麼?等狄相的死訊麼?狄相在時,他不敢興風作浪,等他死了,才敢挑唆聖人行和親之法?」
「不是他挑唆的。」郭元振輕聲道。
武延秀眼尾微掠,仍舊面向窗外,但鄭重提醒他。
「大哥,你身上掛著吐蕃、突厥兩國幹係,不該讓我知道的事兒,可別提。」
郭元振聞言一凜。
郭家在神都被人壓一頭,在太原,卻是首屈一指的大族,唯有五姓七家之王家可相提並論。武延秀在玩笑間拉他與裘虎等結義,他性子疏朗,並不拒絕,但往常裘虎見了他,一口一個郭郎中,大哥云云,連武延秀也絕少提起。
武周與吐蕃、突厥三雄並立,邊境上小戰不斷,誰也吞併不了誰,大家都存著且打且和的心思,因而外交之事最最敏感。
郭元振因野狐河一役天下揚名,以主客司五品郎中的身份,而凌駕於正三品的春官尚書武三思之上,又夏官尚書空懸,才丁憂回來的夏官侍郎姚崇正忙於處置東北方向的契丹,尚顧不上這頭。
所以滿朝文武,唯有郭元振真正參與西南、西北謀事,最清楚聖人對吐蕃、突厥的用兵規劃,也因此,涉及突厥國書,旁人可以侃侃而談,郭元振卻當絕對避諱,以免洩露機密。
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