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4頁,鬱金堂,青衣呀,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法藏心中警鈴大作,若非身處名剎,幾乎就把拔起座椅背後的禪杖,大聲吆喝著爾等是何妖孽,速速退下!

婦人背後又走出個垂髫女子,往法藏面上一刮,便哂笑道。

「法師怎一副活見了鬼的模樣兒?」

嗔怪那婦人道,「叫你別紅的綠的堆在身上,人不信你是正經人家兒。」

婦人回過味來,瞪法藏一眼,似罵他少見多怪,便旁若無人地掠過他,徑直走到上座。

椅子背後,靠牆擱著一柄銀金花錫杖,長足丈餘,通體纏枝蔓草,杖頂有兩重蓮臺,刻著圓覺十二僧,皆手持法鈴立於臺上,又有流雲束腰座,托起一枚寶光璀璨的智慧珠,蓮座下另有鏨流雲紋的銀絲折成四股桃形輪,其餘雲氣、團花等等不一而足。

婦人對法藏毫無尊重,見了禪杖,倒生出幾分敬畏,審視半晌,轉頭問。

「當年玄奘法師西行取經,所持禪杖乃是太宗御賜,杖頭不過九環,這柄四股雙輪十二環,非是我看輕法師……」

她倏然一笑,傲慢道,「法師恐怕用不起罷?」

——這到底是哪路的神仙?!

法藏簡直後悔好說歹說,說服文綱先行離開了。

這般佻達的女子,他平生所見已有兩個,一是三十餘年前,一手將他提拔至超然地位的女皇,一是前日內宮中,公然威脅他的張峨眉。

至於眼前這位,他上下打量,全然不明所以。

垂髫女子雖是未嫁打扮,年紀不小了,望之總有二十二三歲,緩步入室,環顧一圈陳設,自撿了張花窗下的鼓凳坐。

拍了拍凳面兒,笑向法藏解釋。

「我曾祖父的書房,我自認得,宅子捐給你們華嚴宗了,我家夫人可是念念不忘,把他老人家晚年幾度擴建的圖紙都帶去神都,不瞞您說,如今楊家內宅陳設,與這裡一模一樣。」

法藏這才恍然大悟,這位既是楊家閨秀,那上座那位……

他惱怒地撩了眼。

那位正洋洋得意地翹起腳,渾然不顧鞋頭撐高裙邊,支稜出個菱角尖兒。

真是奇也怪哉!

——這種事竟是隔輩兒傳嗎?!

渾然一致的姿勢,當年四十來歲的女皇也有,偶然被他瞧見,毫無窘色,反而昂起頭哈哈大笑起來。

可是正在宮裡侍疾的太平公主,耳濡目染聖人積威多年,卻未學來一絲跋扈習氣,唯有待武家人冷漠,也是合情合理,平日待僧道也好,內官宮人也罷,她那副輕率裡夾著坦然真誠的態度,真真令人如沐春風。

「法師伸手來我瞧瞧。」

瑟瑟側著頭道,「你當真燃指奉於佛祖?」

問雖問了,瞧她神情,分明認定他欺世盜名,是個奸詐的小人。

法藏氣惱不已,粗聲答道。

「《法華經》載,藥王菩薩以神通力願而自燃身,光明遍照八十億恆河沙世界,一千二百年方盡,歷代高僧效仿也多,如隋之僧亮、劉宋之僧慶、南齊之法凝、北周之僧崔,皆曾燃指奉佛,並非小僧自出機杼。」

瑟瑟猶道,「幹人傢什麼事?我只問你。」

法藏上前也不是,不理也不是,咬牙良久,終於伸出手。

隔得遠,瑟瑟晃了眼,左右五根指頭整整齊齊,並無缺損,便嗤笑了聲。

「我就說嘛,沽名釣譽之人,才拿這些事來吹噓賣弄,鬧得人盡皆知,當真發心證願,便該默默燒了。」

琴娘見她只顧著扯閒篇,跺腳喋喋催促。

「別管這些了!公主不理會你,那些番僧、巫女又信不過,這兩個月進過宮再出來的,唯有法師,你快問正經事罷!」

法藏大跌眼鏡。

聽二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烏金墜

尤四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