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頁,鬱金堂,青衣呀,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她瞧了好一陣,才發現武崇訓也下了場,就站在第一排的崔湜和閻朝隱中間,三人並肩而立,將好都穿白衣,都戴青玉冠,竟沒被比下去。

張易之道,「甲等三人,乙等六人,丙等九人,剩下便算落選,其中高陽郡王一時興動,也和了一首,評做甲等之末,另則宋之問評的甲等第一。」

太平一聽兩個都是與他一條線的人,便很不滿。

「那上官呢,反不如他?我就說夫人偏心,哼,虧得是他,若是我那侄女下場,隨便湊上兩句,也給甲等嗎?」

張易之輕快地搖頭,「顏夫人說上官才人文史俱佳,與他們一道比,算欺負小輩,所以評的特優。」

「哎,你呀,你還是再找個人罷。」

女皇看著太平,天底下能讓她無語無奈,忍了又忍的,也只有她了。

「順順你的脾氣,不要弄得怨婦一般,挑揀這個,看不上那個,實在不喜歡神都,去長安住兩年也好,來日祭祀宗廟,我帶阿顯回去時再聽你嘮叨。」

第63章

「咦, 我還以為阿孃這輩子都不回長安了。」

太平口無遮攔,搖著扇子笑,話出口才意識到失言。

阿耶生前拗不過阿孃, 硬是拖著病體駕臨奉天宮,預備封禪嵩山,無奈路上氣息衰弱, 不能騎馬,最後就死在太初宮貞觀殿。這件事是阿孃心中隱痛,多年沒人提起, 本該淡忘了的,可看到阿孃倏然閉上雙眼,她知道並沒有。

她小心觀察阿孃的神色, 見她的笑意分明冷了, 卻還是對張易之道,「夫人瞧過了,定然是好的,那書就叫他們編撰吧。」

張易之忙道是。

女皇又問,「就是上次那個宋之問?」

確認後便有些感慨, 「可惜生得晚了,前年吐蕃死了的那個宰相叫……」

她一時忘了名目,左右詢問。

張易之和韋團兒都訥訥搖頭, 太平也咬著唇不吭聲。

女皇十分失望,一個兩個,要麼聽不懂,要麼不關心, 幸而上官與顏夫人已然轉回來,一左一右傍在身後。

上官便道, 「聖人是說太宗年,松贊乾布派來長安的使節祿東贊麼?」

「他兒子!」

有人接上詞兒,女皇很高興,「叫什麼來著?古古怪怪的。」

「論欽陵麼?」

顏夫人如數家珍。

「那實是一員猛將,四十年為吐蕃開疆拓土,從無敗跡,咸亨年在大非川殲滅十萬唐軍,連薛仁貴也不是他的對手;儀鳳年在青海再滅十八萬唐軍,前二年在素羅汗山又大勝,竟提出永據安西四鎮之外,還要再割突厥十姓之地,虧得聖人採納了郭元振的妙計,挑撥他與贊普的關係,激得贊普屠殺他族人。那時他在外領兵,聞訊自殺。由是,國朝不止奪回四鎮,還得了他的宗族兒孫率部歸降,真真兒叫不戰而屈人之兵。」

女皇與吐蕃纏鬥多年,最後竟然不戰獲勝,正所謂上兵伐謀。

李唐立國八十年,挑撥得番邦自亂陣腳,陣前殺將,唯此一回,實乃女皇平生第一得意,尤其聽顏夫人娓娓道來,說的清楚明白,直如做了篇錦繡文章昭行天下,痛快地砰砰拍扶手。

「再過一二年,等涼州、茂州太平了,命宋之問走一趟,沿途且書且畫,將西域景物細細描摹來看,也如朕去過一般。」

張易之有些驚訝,這一桿子支到哪兒去了?

顏夫人掠了他一眼。

張易之是尊空心菩薩,太平也一樣。

白長一副聰明面孔,侍駕幾年,換了武崇訓甚至瑟瑟,耳濡目染,聽也聽會了,他倆卻還沒把主客司那點事鬧明白。

回回郭元振來,說書般精彩,比著兩手,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烏金墜

尤四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