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2頁,鬱金堂,青衣呀,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唐開國有過平陽公主立功赫赫,曇花一現未成制度,卻予人無邊聯想,很不必計較一時長短。
她在片刻之間下了決心,眉眼彎出好看的弧度。
「空銜兒掛在表哥頭上也一樣,反正我跟他,是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哈哈哈!才我去笠園就是想看蘇安恆的奏章,偏被眉娘岔開了。」
「看人就是,還看什麼文章?」
司馬銀硃接過冷茶一飲而盡,手指太初宮方向,先吩咐丹桂。
「太子、梁王,並兩位武將軍,下朝一道去西上閣,你去笠園,請嗣魏王並九江郡公,記得換朝服啊。」
點杏蕊,「你去請新安郡公。」
點晴柳,「你去請我們家的平恩郡王、宜興郡王、北海郡王。」
眾人眼前皆是一亮,李仙蕙先問,「兩位武將軍都回來了?」
司馬銀硃嗯了聲,不及細答,叫住丹桂和杏蕊叮囑。
「郡馬不在,嗣魏王、九江郡公、新安郡公畏手畏腳,你們提著些,進去了就站在梁王身後,不必害怕。」
對晴柳道,「我們家郡王頭回入宮,更該膽怯,你換身衣裳陪著。」
晴柳摩拳擦掌,李仙蕙不肯為了與男人爭就扮成男人樣子,約束得她常日長裙宮裝,現下要陪郡王覲見,自是穿八品的淡綠圓領袍衫了。
幾人諾諾去了,瑟瑟激動,「我們呢?」
「少不了你。」
司馬銀硃洋洋一笑,帶著指點江山的豪爽。
「蘇安恆此刻就在麗正書院,聖人口諭,宣李武兩家子弟盡數進宮,走罷!排在一塊兒比比,幫聖人堵住他的嘴。」
卯時剛過,日光破曉,朝會已走到尾聲。
女皇端坐在御座上,聽狄仁傑和魏元忠一搭一檔,講疏浚運河的必要性,魏元忠直指此一項應為長期開銷,不當回回臨事籌錢,言下之意要地官鬆手。
夏官尚書也出列,講邊境暫且安寧,但吐蕃、突厥皆是野蠻心性,國朝不必主動出擊,但當加強防務,更新武器,倘若地官有餘錢,不妨周濟些個……
來回都是陳詞濫調,不用她吭氣兒,三方已經論出個居中結果,於是速速散朝,最前排幾個人挪到西上閣小書房裡繼續。
孫兒孫女們早等著了,一聽腳步聲來,全起身垂手站立,眼盯著地衣,齊聲道,「臣請聖人萬安。」
女皇臨窗坐下,跟著上朝的千牛備身擋在外頭,身邊已換了韋團兒伺候。
熱茶端到跟前,她舉目笑了笑。
「都來啦——」
擠擠挨挨一屋子,高高低低,不分彼此,皆是金冠華服,老的慈眉善目,小的謙恭守禮,瞧著真像至親骨肉,內中只有一人布衣,望望這個,望望那個,耳聽女皇笑談,邊看邊皺眉,彷彿辨認到底誰是李家子。
又有幾個婦人、少女穿插其中,遍身綾羅,花枝招展,見了生人卻毫無掩面避讓之意,全把眼盯在他身上。
「蘇卿家——」
女皇一手指著李顯,溫煦地提醒。
「你別認錯了人,這才是李唐的太子,亦是朕的第三子。廢長立幼、外戚干政等等弊病,歷朝歷代皆有,本朝麼,情形複雜一點,還多了個武家,不過不妨事,就算朕老糊塗了,不還有卿等忠良一力勸諫,規範朕的行為麼?」
幾乎算是罪己詔的言辭,對在任官員來說,就是道催命符了。
蘇安恆在家留好了遺書來的,聽到這等殺氣騰騰的回答,非但不怕,還有些興奮,但李顯的冷汗已滲透了鬢角,恨不得五體投地趴在地上,祈求阿孃原諒。
蘇安恆從容跪下來,以頭頓地,敲著金磚砰砰響。
「草民既讀了書,開了智識,這條命便是為天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