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2頁,鬱金堂,青衣呀,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有一樁稀罕事!有個叫蘇安恆的無名之輩,自言精專《周禮》及《左氏春秋》,上了道大言不慚的奏摺,妄議聖人與太子,頗惹人矚目,弘文館幾個士子與他爭論,前後上書,奴婢都打發人去秘書省抄回來了,不然先念這個?」

張峨眉半閉著眼擺手。

「這個不必,他不要緊。」

玉壺便坐在床頭細細念來。

張峨眉在半夢半醒間聽著九州動向,先是邸報說東南水災厲害,地官調糧賑災,估摸總量能夠,後幾天鳳閣侍郎魏元忠召集會議……

她忽地想起一事,打斷了問。

「這幾日鳳閣還是魏侍郎主持麼?相爺呢。」

玉壺道是,「相爺病了,說是那回馬前淋雨,勾起舊症候,咳嗽不止。」

「當真?」

玉壺呃了聲,倒也拿不準。

「盯梢的人是這樣回報,然混不進相府內宅,也難說究竟,可是前兒中秋,聖人賞賜在京重臣,各家女眷進宮謝恩,狄夫人竟沒露面兒。」

張峨眉頭痛地厲害,把頭悶在被子裡,片刻方道。

「繼續罷。」

鳳閣閉門長達三個時辰,謄本卻只有寥寥數語,記錄魏元忠轉述太孫指示,令不必等待聖人或相爺回話,速速放榜安撫流民,引導就地落籍,賑災之事到此為止。

再下個月的邸報,便是揚州官員報稱賑濟糧五日便消耗殆盡,若非皇榜出的及時,險些引起民變。

她翻了個身,事急從權的主意未必是太孫的,亦可能是魏元忠自出機杼,但兩人攜手舌戰群儒,說服了那群官油子,冒著被聖人事後責罰的風險,從速處置了險情。

不論哪種情況,都可見魏元忠能分清事由緩急,當機立斷,亦敢承擔責任,五叔說相爺榮休後,中樞唯以魏元忠為魁首,果然不錯。

「還有張說呢?他衝撞了聖駕,如何處罰的?」

「咦,竟是不了了之,不過有這麼一點後續。」

玉壺翻了翻手裡記的小札,面露詫異。

「梁王領春官進言,說神都去三陽宮一百五十多里,聖人車馬勞頓,朝野臣民心痛不安,應當興建一處路程更近、功能齊全的新宮侍奉。」

「啊?」

張峨眉一把掀開被子,露出悶得紅通通的鼻頭,愕然睜大眼。

張說連三陽宮還嫌奢靡了,梁王竟要再建新宮?」

「是啊,三陽宮才住一回,竟就不要了。」

玉壺也是咋舌,算帳給她聽。

「這回是萬安山的興泰鎮,別宮便以興泰命名,位於伊闕向西五十里,比三陽宮近一半,據聞風景秀麗無匹,上山也容易,不似三陽宮要翻越軒轅關,所以聖人大加讚賞,叫梁王做建造預算,昨日朝會拿出來看,竟要十七萬貫錢。」

張峨眉問,「那年修三陽宮花了多少?」

玉壺兼過幾年控鶴度支,掌管張易之揮霍出去的鉅款,於數目字最有把握,凝眸一瞬已朗朗出聲。

「奴婢記得梁王先要了九萬貫,後頭又追加五萬貫,為加的這筆,地官度支郎中在金殿摔了笏板,嚷嚷辭官,可是梁王巧舌如簧,到底還是要出來了。」

十七萬貫……

張峨眉睡不著了,撐著身子坐起來。

簷下大銅缸裡一朵朵紅蓮沐雨而開,蓮葉上水珠似珍珠,滾來滾去。

她邊看邊琢磨。

就這麼巧,修三陽宮時,梁王中飽私囊,在龍首原蓋了座別莊,已是極盡輝煌,連花房的壁燈都用琉璃製作,太平公主府尚且不如,這回武崇訓喜事當前,興建郡主府的當口兒,又來個興泰宮……

貪墨的木料、金器,顯見得都要落在瑟瑟手上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烏金墜

尤四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