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老虎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二十二章 不簡單,士子風流,上山打老虎額,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孚敬終於丟擲了自己乾貨。
侃侃而言道:“直浙之事,內閣不懂,朝廷也不懂,這世上的事,就怕不懂的人不懂裝懂,因此,本官倡議在京師,籌辦一個新政衙門,專門負責的,就是直浙新政事宜,往後呢,直浙的奏疏,先送去這個衙門裡擬票,再送內閣過目,內閣若是覺得沒有問題,便可照準行事,徐大人以為如何?”
新衙門……
自從徐謙辦新衙門,大家似乎受了傳染一樣,也紛紛籌辦新衙門,彷彿上癮了似得。
其實這也怪不得大家,大明朝到了現在,朝廷的只能依據不再是從前那般的空泛,許多政務,開始變得具體起來,就如城市的擴大,就需要衛生和治安一樣,從前呢,這些事都是差役們辦,可是差役也忙,說到底他們局勢打雜的,這個能管那個能管,收稅歸他們,治安歸他們,衛生也歸他們,除此之外還有攤派、公文傳送、救火等等,結果就是,管的越是空泛,就越是什麼事都幹不好,於是,許多新衙門就如雨後春筍一般的出來,一開始,大家覺得唐突,可是後來,也就慢慢的接受。
而張孚敬提出來的新衙門,對徐謙來說是絕對的利好,朝廷對新政不理解,也管不了新政,可是管不了,不代表你可以什麼都管,就比如這一次倭國的事,沒有朝廷同意,雖然名義上依舊可以找到平倭的藉口,可是假若下一次是安南呢?還能用這樣的藉口嗎?可是現在,就等於是在內閣之下,等於是專門設立了一個新政管理處,直浙的奏疏,讓這個衙門來票擬,票擬之後,再呈到內閣,就等於是直浙那邊,在內閣裡頭辦了一個小內閣。
朝廷裡頭,深諳新政的大臣幾乎都是王學門徒,所以這個衙門的主官佐官,也必須出自王學官員,這就等於,直浙那邊,在朝廷有了一個辦事處。
這個方案,一下子拉近了朝廷和直浙的距離,同時,也使得新政派在朝中又多了一個代理的衙門。
徐謙笑道:“大人真是真知灼見,此舉利國利民,徐某人定會鼎力支援。”
張孚敬笑了,道:“只是可惜啊,這個章程,內閣未必同意,楊公別的都好,唯獨不好的,就是不能接受新鮮的事物。”
這番話另有所指。
徐謙知道,這是攤牌的時候了,他沉吟道:“他的年紀大了,老眼昏花,我早就說過,陛下應當體恤他,何必讓他繼續在朝中受苦呢?”
張孚敬眼眸一亮,一拍大腿:“正是這個道理,不過現在陛下告病,所以才一直挽留他,而且據聞,楊公有意藩王中遴選儲君,此事徐大人知道嗎?”
一下子,這新任的內閣大學士和戶部尚書二人關係熱絡起來,徐謙也不隱瞞,道:“略知一二。”
張孚敬嘆道:“說句憑良心地話,陛下心太善了,明知如此,還如此挽留,按理說,不該如此啊。”
徐謙一語道出了真相:“大人,陛下其實忌憚的不是楊公,在立儲這件事上,也不是沒了楊公,就不會出現變數。楊公並非一人,沒了楊公,就會有張公、趙公,說穿了,楊公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這些人,不喜新政,又不待見中山王殿下,他們要的,是讓朝廷回到弘治朝的時候去,也正是如此,陛下才不敢輕舉妄動,牽一髮而動全身啊。楊公背後,是千百個大臣,這些大臣背後,又是數千上萬個地方官員,而這地方官員背後,則是十萬士紳。”
徐謙頓了一下,臉色變得凝重起來:“宋熙寧四年,神宗於資政殿招對兩府大臣議事,其實就是想看看對荊國公的新法兩府大臣的立場。當時已是三朝元老、樞密使的文彥博對神宗說:祖宗法制具在,不須更張,以失人心。神宗的回答是:更張法制,於士大夫誠多不悅,然於百姓何所不便?你道那文彥博怎麼說,文彥博拉下臉面說:為與士大夫治天下,非與百姓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