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老虎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七十一章 天賜公,士子風流,上山打老虎額,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是偏偏,嘉靖就吃這一套。

你若說他立了什麼功勞,做了什麼事,嘉靖或許還不會心動,因為嘉靖這個人的心理就是,你替我辦事,那是你應該的,做好了那是本份,做不好那你是該死。因此,嘉靖才會有刻薄寡恩的評價,雖然對徐謙,嘉靖的心思不同,可這畢竟是他的姓格,人的姓格一旦形成,就很難更改。

可是你對他說,他嘉靖乃是真龍天子,比其他皇**要真,而徐某人卻是上天降下來為了輔佐他這真龍的星宿,嘉靖反而覺得不一樣。

“只是,當如何賞賜呢?”

方才新建新宮的話頭已經完全被岔開,被一個更喜聞樂見的話題取代。

這個話題對這張天師來說,能夠轉移話題,而對徐謙來說,有好處不要那是傻子。

張天師信口道:“何不封公?”

嘉靖又是皺眉,這裡的公並非公爵,而是三公的公,公爵乃是爵位,而這公也屬於爵位,只不過大明朝的公可不是好拿的,首先,你想要拿到這個待遇,就得先死了再說,比如說徐謙的那位所謂‘先祖’,後來被追贈為文貞公,這個公就像是大明朝的王爵一樣,是不給異姓活人的。

理由很簡單,從前的時候,公的權利極高,和宰相等同,比如漢朝的三公,其地位相當的顯著,幾乎是整個朝廷的主宰者,這些‘公’們把持國器,呼風喚雨,甚至可以和天子對抗。

因此到了唐宋,所謂的公就成了虛名,而到了大明朝,公位就更加不捨得給了,理由無它,因為公是一品,朝廷為了防止有人把持朝政,所以在這方面尤其吝嗇,大明朝是個十分奇怪的時代,很多時候,都秉持了下克上的傳統,比如說各部設定給事中,給事中這樣的小官,卻給予他極大的權利,甚至可以推翻部議,封駁聖旨,再有地方上的所謂巡按,別看巡按屁都不是,可是人家要收拾一個知府,甚至是對抗布政使以至於是巡撫,都未必沒有可能。

官越小,權越大,這就是大明朝的生態,還有那內閣大學士,內閣學士固然相當於宰輔,其實單單這個學士的品級非常低,只有正五品,想想看,一群正五品的官員幾乎可以指揮的動正二品的尚書,這是何其讓人尷尬的一幕,不過後來因為內閣學士太過重要,品級太低顯得不太像話,因此往往內閣學士都會兼職,比如兼個太子太傅,那便是從一品,兼個尚書,那便是正二品,雖然他辦的是正五品的事,可是因為有這個兼職,等於是變相的給他提升了品級。

自太祖以來,從未有人列封為公,就算是內閣首輔,往往就是個少傅或者是太子太傅而已,算是從一品,而正一品的公卻是一個都沒有,這樣做,自然是有皇權壓制臣子的緣故,另一方面,也已經成了舊制。

可是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假若是楊廷和要穩住徐謙,想象力或許還不足夠豐富,可是對張天師這種滿嘴跑火車的江湖騙子來說,還真是什麼都敢說,反正他每天所講的都是虛無縹緲的事,還真未必大明朝的體制有多深刻的理解,突發奇想之下,就想發明創造了。

由此可見,但凡是革新,靠專業人士是不成的,你讓楊廷和跑火車,他有這想象力嗎?你就算讓徐謙去跑火車,多半最多也就是受前後兩世為人的經驗影響,他可能創造出稅務局出來,可能琢磨出委員出來,可是你要讓他想象出什麼亂七八糟的公,多半徐大人也是理解不能的。

嘉靖微微皺眉:“賜封太師、太傅?這似乎……還是有些不妥。”

太師、太傅那是追贈的,除此之外,還有文忠、文直之類的公也是追諡的諡號,當然不能給活人,這是祖制,雖然大明朝的歷代君臣們有拿祖宗之法當草紙的習慣,可是如此明目張膽的推翻祖制,怕是連正德那種有創造力的青年都要掂量掂量,更不必說,這個人是嘉靖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從小兵做到諸侯

甜粥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