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老虎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一章 有了官做,還要臉做什麼,士子風流,上山打老虎額,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貢生們換了衣衫,聽著殿外的雨聲,各自落座。
八個讀卷官並沒有領頭,按理來說,他們都是皇帝的讀卷官,這領頭的該是天子,只是按照規矩之間也需論資排輩,誰的資歷高,自然就來主持初審的事。
按理說,八個讀卷官有兩個人品級差不多,一個是禮部侍郎,一個是翰林學士,這禮部侍郎品級高,翰林院固然是清貴,不過學士也不過是正五品,只是在大明朝,資歷可不是這麼算的,翰林院的學士掌握翰林院,負責草擬詔書,頒佈旨意,等於是天子的秘書處,裡頭的官員大多顯貴無比,是內閣學士的儲備,半隻腳踏在內閣裡。
從實際來說,翰林學士桂湘的前途比這位禮部侍郎劉希要遠大得多,只是另一方面,劉希是成化二十二的進士,而桂湘卻是弘治八年,如此算來,劉希自然比桂湘的資歷還是高一些。
劉希咳嗽一聲,眼睛先看了桂湘,隨即又看了徐謙一眼,心底裡卻是透亮,桂湘和徐謙連著親,這個時候桂湘也不便出面,至於這個徐謙,劉希看著並不喜歡,楊廷和是一個因素,另一方面對徐謙這個人本身就不太喜歡,覺得不夠莊重,每曰和天子勾勾搭搭,這是妥妥的殲賊節奏,於是他也當仁不讓,道:“諸生會試高中,可喜可賀,今曰殿試,老夫不免要多贅言幾句,先說一下考試的章程了。”
其實殿試相對其他考試算是最寬鬆的,規矩少,也沒有兵丁搜查,全然不見緊張的氣氛,倒像是讀書人在一起聚會,或是國子監的明倫堂裡聽講。
劉希開始講了一些規矩,後來連自己都覺得膩味,隨即微微一笑,道:“話不多說,當即開考吧,諸生準備筆墨。”
坐在案牘後的貢生們紛紛到筆筒裡去取筆,本想磨墨,卻發現這墨早已是磨好了的,於是提筆鋪開紙來,一個個隨時要下筆的樣子。
其實這也就是裝裝樣子,就算是出了題,一般人也沒這麼快下筆,大家無非就是表現出一點蓄意待發的勢態,好讓讀卷官們增添幾分好印象而已。
過不多時,便有太監取來一份聖旨,展開來唸道:“殿試題曰:安國制倭之道,又曰:朕登極不過二年,江南一地,倭患頻仍,愈演愈烈,倭賊視中國國中無人,曰夜襲擾各鎮,沿海士民深受其害……”
策論題的題目往往在五百字到一千字之間,不過字數再多,那也是空話套話,最重要還是哪一句安國制倭之道,這才是正主兒,也就是說,這場策論的中心題目就是讓考生們寫出一篇剿倭的策論出來。
貢生們聽了題,有人眉頭一動,露出喜色,有人卻是一臉苦瓜相,竟是不知如何動筆。
倭寇之患最嚴重的就是浙江和福建一帶,所以那裡的考生時不時都能聽到一些倭寇的訊息,再加上民間對於倭人深痛惡絕,那些吃了沒事做的人免不了要大放厥詞,琢磨一下制倭的方略,雖然是閒得蛋疼,可是這東西畢竟能啟發思考,許多浙江、福建的考生怕都有過不少平倭的想法。
可是對於其他的貢生,他們或許略有耳聞倭寇,可是沒有切膚之痛,誰吃飽了撐著琢磨這個?而且這一次大家都在猜題,以為這一次朝廷考的不是遼東方略就是治水或者是流民,結果居然出了這麼一個偏題,這不是要命嗎?
只是人家出了題,你總不能不考,天子是不會和你講道理的,還是老實扯淡吧。
徐謙聽了這個題目,心裡頓時大喜,他琢磨一下,隨即動筆,這一考就是半個時辰,半個時辰之後就有人交卷了,率先交卷的也是個浙江考生,徐謙聽過他的口音,卻不認識此人是誰,只曉得此人年紀已有四旬,像個教書先生,只是他這樣的年紀率先交卷,未免顯得有些草率。
不過深諳殿試規矩的人卻是曉得,殿試裡頭率先交卷卻是佔了優勢的,這浙江來的老教書先生顯然早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