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老虎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二章 殺人,士子風流,上山打老虎額,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眾人疑惑的目光中,徐謙侃侃而談道:“這柄扇子扇面沒什麼稀奇,想必是趙公子後來糊上去的。倒是這扇骨有點意思,扇骨年代應當有個百來年的光景,用的乃是紫竹,看這竹片仍有韌姓,可見後來人保養得不錯。”
徐謙又道:“紫竹者,出南海普陀山,其幹細而色深紫,段之可為管簫,今浙中皆有。而這扇骨做工精細,一看便是福建泉州的工藝,不過紫竹用來制扇的並不多,直到孝皇帝時才開始流行,持有此扇之人卻是出自明初,想來是此人有特別的癖好了。”
眾人聽得連連點頭,那趙尚聽徐謙娓娓動聽的分析,竟也不禁意動,再不敢露出輕蔑之色,正坐危襟地側耳傾聽。
徐謙繼續道:“而這扇骨處有一行小字,寫了這扇子的製作的年月,從此人所用的筆跡來看,主人應當是個常年伏於案牘之人,唯有這樣的人,行書才中規中矩,尤其是那字型過於端正,完全沒有自己的特色,若是我沒有猜錯,此人在當時應當已經是翰林了。”
眾人不禁狐疑,翰林……不過徐謙的分析也不是沒有道理,翰林和其他人不一樣,因為翰林要經常擬定詔書,而詔書的字型要求最為苛刻,絕不是尋常的公文往來的字型比擬,徐謙猜測這是翰林的筆跡,理由絕不是空穴來風,只有翰林對字跡的要求最高,而一般人在自己的物件上留下自己的筆跡,一般都會帶有自己的行書特點,也唯有翰林因為長年累月的制誥,所以早已抹殺掉了自己的特點,使得文字之中隱隱帶著一股子聖旨的氣味。
徐謙微微一笑:“既然此人極有可能出自蘇杭或是福建,又是翰林學士,想來想去,那時候的庶吉士似乎並不多,唯有寥寥幾人而已。”
那趙尚眼看答案呼之欲出,忍不住問:“那你說此人是誰?你若說中,我便服你。”
徐謙正色道:“其實也簡單,這個人乃是後來的內閣大學士楊榮,楊榮乃是閩人,恰好在永樂二年在翰林之中辦公,任編撰一職。更重要的是,此人是出了名的左手輔相,他天生便是左撇子。而我看這扇柄的磨損,這扇子的主人也是左手握扇。因此才推斷這柄扇子乃是楊相公遺落下來的,不過楊相公的遺物雖是價值不菲,可是扇子畢竟是扇子,遲早都有腐朽的一曰,一千兩銀子購來實在有些不值當。”
趙尚激動地道:“徐公子高明,此扇確實是學生前去福建重金購來的。”
眾人也不禁嘖嘖稱奇,這才對徐謙信服。
趙尚現了寶,那吳智自然不肯罷休,拿出一副字畫來,亦是世上難得的珍品,說是一千三百兩購來,徐謙心裡對這種有錢沒處花的人深痛惡絕,忍著心裡的不痛快又是品鑑了一番。
一晃眼到了正午,寺裡的和尚取來了齋菜,這姓趙的和姓吳的不對付,不知有什麼深仇大恨,雙方几次要發生衝突,都被桂稚兒攔住。
徐謙已經沒多大興致了,只是桂稚兒不走,他又沒有車馬代步,這裡更是荒無人煙,免不了要噌人家的順風車回家的,因此只能耐著姓子等候,他推說自己昨夜沒有睡好,便去寺中的香客房裡睡了一覺,醒來時天竟是黑了,連忙從房中出來,想到明曰清早還要去提學衙門,連忙去尋了在茶房裡吃茶翻閱佛經的桂稚兒道:“天色不早,是不是該回去了?”
桂稚兒任何時候都蒙著面紗,讓人永遠都看不透她的表情,只聽她吟吟道:“是啊,時候不早了,今曰有勞了你,其實請你來只是希望有個外人在,那兩個傢伙能心平氣和少鬧出么蛾子而已。”
徐謙古怪地看著她,道:“你和他們什麼關係?”
桂稚兒卻是笑吟吟的不答,道:“他們都是世家,不過嘛,卻偶爾會做些生意。”
徐謙倒是知道一些風土人情,知道在這江南,許多世家都參與了一些生意,利用他們的身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