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肆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頁,我,公公,在古代掀起考公狂潮,風肆娘,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關與君這般直球,但顯得「拒絕」這件事十分坦蕩。

「所以、你的意見……?」

關與君清了清喉嚨,擲地有聲地說:「咳咳,聖上,我建議您開恩科!」

「恩科?」寒隱初的眼神中透露出清澈的愚蠢:「去年才剛舉行的科舉考試,這便就要提前嗎?況且朕讓你選兩個郎官而已,你扯到哪裡去了?」

關與君心想:這狗皇帝不會不知道什麼叫做恩科吧?以後還得再給他加個「泥腿子、文化撒哈拉」等字首標籤。

心底拐了九轉十八彎,面上依舊不顯:「聖上,請問朝中有多少官員是跟開國功臣、前朝大族等沒有關係的呢?」

「……」,寒隱初沒有說話,甚至在仔細的思考這個問題。

關與君心下嘆息,這還用想?

大雍立國至今有三十年歷史嗎?以每三年開一次科舉正科來看,科舉取士不會超過十次。

雖然每次的進士有三百名,但並不是所有的進士都有官做,去發光發熱的。

進士也有三六九等,分為:一甲進士及第、二甲進士出身與三甲同進士出身。

一甲就是俗稱的狀元、榜眼、探花,加上二甲頭名傳臚,他們倒是直接可以從翰林院正七品官做起,運氣好的成為天子近臣,運氣不好的編一輩子書都有可能。

但二甲其他人,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他們沒有資格直接進入翰林院,還得考試去獲得「庶吉士」的身份;然後再考核,才能獲得前四名的待遇,去做翰林院編修或者其他地方任職的機會。

可是他們比起三甲,還是幸運許多;同進士出身們,就好像現代考研時碰到的「同等學力」,無法將他們平等的和本科出身的學子看待。

雖然如此,可歷史上二甲與三甲進士出身的偉人們不勝列舉,一甲也多的是上泯然眾人的「精英」;成績絕不是最終評判能力的唯一標準。

可是問題就在於,朝中有多少要職是這些有真才實學的寒門學子在擔任?

寒隱初也開始逐漸回過味來,怪不得選不到心儀的人才,哪有從海里釣王八的呢?

「……聖上,不過是兩個侍郎之位,讓出來便是了;『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合適的時機到來,褫奪官位便是了。

我們可以借『清查細作』的名義,為恩科取士出來的人才們騰出一批合適的位置,培養為忠於朝廷與聖上的可用之才。

侍郎可是正二品,哪個世家大族得到這個位置,聖上即使清理掉一批該家族朝中不作為的小官,家主也不會說什麼的……」

寒隱初聽得眼神逐漸放光,這個關與君,總是會給他意想不到的驚喜啊……

「你,方才說的那什麼『恩科』,繼續。」

關與君看出來了,他寒隱初雖然面上不顯,但是眼神中流露出了自己上高數課時的那種「假裝明白」的無力、蒼白與緊張。

但鑑於人家是帝王,壓根不存在後兩種情緒,而且極少外洩其他「有損帝王威儀」的情緒,所以關與君的解釋裡,就帶上了些科普的性質。

「聖上您方才所說的『三年一次的科舉』呢,就是正科,讀書人需要一一經縣試、府試、鄉試、會試、殿試,才有機會成為『天子門生』;

而恩科呢,就是除正科之外,再次由禮部主持的全國性重大考試,適逢皇帝的登基大典或是您的生日啊這種節慶,就可以加開的科舉,舉行鄉試、會試。

這不正逢太后壽誕嘛,您說是不是趕巧了呢!天意如此啊!」關與君笑呵呵的答道。

總的來說直到明清之前,科舉考試都是「惠而不費」的,可是後來卻逐漸變了味,有些「費而不惠」了起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她好像不適應有個老婆

雪客

豪門真少爺在撿垃圾[穿書]

泉湧

最高機密

十二三

我,公公,在古代掀起考公狂潮

風肆娘

滿級大佬倒黴重生後福運溢滿了

落雨翊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