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東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六章 四大軍門,水滸凌雲志,宇文東耳,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朱武笑道:“光憑自己攜帶當然是不夠,但種家軍出征打仗向來是就糧於敵,以敵養戰,種家軍常年與西夏作戰,而每逢出戰之前,老種經略相公都會預先派出斥候探馬,查探西夏境內那些村鎮部落的所在,一旦探明,便會縱兵洗掠,以充軍資軍糧。”
“那也就是搶了!”小舞搖了搖頭道:“大宋與西夏打仗也就算了,但是搶掠那些西夏的老百姓來充軍糧,是不是有些太過殘忍了。”
“有何殘忍。”史進卻哼了一聲道:“西夏人犯我大宋邊境之時,不也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嗎,其殘忍程度只怕十倍不止,老種經略相公不這樣做,又怎能打出我大宋西軍的赫赫威名,也從而才讓西夏對我大宋俯首稱臣,不敢覬覦我大宋江山。”
王倫耳聽朱武等人的談論,心中卻想這老種相公雖然是治軍有方,戰功標榜,但行事手段卻太過狠辣,這種家軍馬背上的首級袋中,只怕不只是西夏士兵的人頭,恐怕也有西夏無辜百姓的。
現時種家軍雖然戰敗了西夏,但如此劫掠西夏百姓,必然會使兩國關係日漸惡化,將來北邊戰事一起,這西夏必定要趁火打劫,到那時遭殃的還是大宋的百姓啊!
此時種家大軍的前軍已經進城,中軍也已到城邊,走得近了,已能看清一眾將校的容貌,被眾多將校簇擁而行的老種相公精神矍鑠,雖然已經年過七旬,但卻毫無老態,腰背挺得筆直,策馬緩緩進城。
王倫看這種家軍的軍容風貌,心中也不由大是讚歎,都說大宋西軍有四大軍門,但其中卻以種家為首,今日一見果真是名不虛傳。
原來這大宋西軍自來便有四大軍門之說,也就是西軍中的四大家族,除了種家之外,另外三家分別便是山西姚家,漢中折家以及天波楊家。
姚家本乃是山西大同的望族,世代軍門,家族累代為大宋供衛山西,姚家現任族長姚古,大宋西軍的三大巨頭之一,官至山西節度使,其子姚平仲,也是有宋一代名將,父子二人共同鎮守三晉大地,北拒大遼。
漢中折家在大宋西軍四大軍門之中,其從軍歷史卻是最為久遠,折家先祖在大唐初年之時便為軍官,至今歷經五百餘年,數十代人,仍然屹立不倒。
折家本來也是出自山西,歷代世居府州,宋時朝廷為減輕西顧之憂,便特許折家爵位由折家父子兄弟世襲相傳,後來吐蕃諸部襲擾大宋西陲,宋廷要加強西部防禦,折家便聽調憑宣,遷至了漢中,現任族長折可求,官至川漢節度使,經略川蜀漢中,西抗吐蕃諸部。
而這四大軍門之中要論聲名最響,傳奇最多的卻當屬天波楊家,後世為天下人所熟知的楊家將故事便也出自於此。
在評書演義乃至後世的影視劇中,便多有楊家將的故事流傳,世人可謂是耳熟能詳,而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楊家的故事可以說比演義中更加來得精彩。
楊家本為北漢重臣,後來北漢為大宋所滅,楊家便歸降了大宋,楊家歸宋之後,其家族也是歷代從軍,自五侯令公楊業起,至少將軍楊文廣,楊家可算是為大宋立下無數戰功,楊家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之人更是不計其數。
然而楊家在四大軍門之中雖然名聲最響,戰功最高,但卻也是沒落最快的一支,現如今楊家就只剩下一個楊志。
這楊志本也是想要勵精圖志,重振楊家雄風,雖然兵法武藝皆是上上之選,但官運多難,好不容易當上殿前制使,卻又在押運花石綱時翻了船,以致丟官罷爵。
而且據說後來楊志畏罪外逃,不敢回京,卻也因此連累了楊家,楊家被抄滅家產,削去爵位,楊志的父親楊歷一氣之下鬱病而亡,幼弟楊再興也離家出走,不知流落何方。
現如今這餘下的三大軍門倒是同氣連枝,三家所佈的防線交叉相連,遍佈整個大宋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