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2章 營兵制,大明地師,齊橙,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組成軍隊出征。
由於衛所軍分屬於各個地方,平時軍官不見士兵,士兵也不見軍官,打仗的時候很難協調一致。到明代中期之後,就出現了第二類軍隊,稱為營兵,也簡稱為兵。衛所的軍士是世襲制的,而營兵則是僱傭制的。營兵平時不需要種地,軍餉全部來自於財政,編制也與衛所有所不同,更類似於後世的現代軍隊。
衛所兵以屯田守備為主,營兵則是專門用於打仗的,相當於野戰部隊。在當時,各邊鎮、沿海以及京軍中都有大量的營兵,例如京畿地區就有勇士營、通州參將營、張家灣備禦營、三河守禦營、昌平防陵永安營等若干支營兵制的部隊。
蘇昊的勘輿營在成立之初,是掛靠在江西都司之下的,所以採用的是衛所軍的建制,名目叫作豐南百戶所。後來被派往淮安時,兵部將其升格千戶所的建制,臨時掛靠在淮安衛之下,也仍然屬於衛所軍。
但實際上,勘輿營一不屯田、二沒有世襲制,與衛所軍沒有任何相似之處。這一次,勘輿營在抗倭一戰中表現出了野戰部隊的特點,兵部終於下了決心,將其改為營兵建制,算是實至名歸了。
明代的營兵是各場戰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所以沒有統一的編制規定。少到幾百人,多至上萬人,都可以稱為一營,營的主官高至參將、遊擊,低至一個普通的把總,沒有任何可比之處。陳道宣讀的兵部命令上說,勘輿營改成營兵之後,仿薊鎮例,說的是戚繼光在薊鎮練兵時建立的一種步兵營的營兵編成方法。
按這個方法,全營的基層組織是隊,每12人為一隊,每隊設隊長1人;每3隊為一旗,設旗總1人;每3旗為1局,設百總1人;每4局為一司,設把總1人;每2司為一部,設千總1人;每3部為一營,營中設將官1人、中軍1人、火器把總1人。這樣算下來,一個營的編制共計2700人,相當於後世一個旅的編成了。
營兵的官職設定與衛所兵有所不同,由於各個營的編制不盡相同,所以軍官的品級也很難明確。最開始,包括總兵在內的軍官都是臨時設定的,沒有品級,也沒有定員。後來,隨著總兵這些官職曰益固定,才慢慢有了品級,其中總兵是正二品,副總兵是從二品,參將、遊行將軍是正三品,再往下則依然保持無品級的狀態。
為了便於與衛所軍中的軍官相對比,營兵裡的基層軍官往往會被授予一個相類似的衛所軍的官銜。按所管轄的人數來算,營兵中的千總一般也會有個千戶銜,相當於五品;把總則是副千戶、百總是百戶、旗總是總旗、隊長是小旗。至於一營的將官,一般會由一名守備來擔任,守備也是無品級的軍官,所以需要同時被授予一個衛指揮僉事的頭銜。
待到徐光祖把這些彎彎繞繞的事情向蘇昊解釋清楚,蘇昊的眼睛也變得明亮起來了。自己的官職被升成了四品武官,這並沒有出乎他的意料。最讓他覺得愉快的,是勘輿營被改編成了一支野戰部隊,其機動姓比過去要大得多了,而這正合蘇昊的心思。此外,勘輿營這個名字,以往一直都是有些不倫不類的,現在算是正式得到官方認可了。
“多謝陳兄!”蘇昊說道。
陳道連連擺手,說道:“改之此言差矣,愚兄只是傳令之人,改之豈能謝我?你應當先謝聖上的天恩,再謝王尚書。若是有外人聽到改之在此謝我,愚兄這身官衣回去就穿不成了。”
“哈哈,都是該謝的。”蘇昊說著,還是站起身,假模假式地拈了枝香,對北叩拜了幾下,算是謝過了皇上和兵部尚書,接著又回過身,再次向陳道表示了感謝。不管怎麼說,人家跑這麼大老遠給他送來升官的訊息,也算是勞苦功高了。
陳道等蘇昊把這套禮節做完,才把任命他為勘輿營守備的告身文書拿出來,寫上了蘇昊的大名。至於勘輿營中其他官佐的告身,目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