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5章 修水庫的聖賢之道,大明地師,齊橙,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據考證,水泥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當時的中國人就曾經使用過類似於現代水泥的材料,鋪設過地面。此外,古羅馬人也曾在建築中使用過石灰和火山灰混合而成的材料,其姓質與現代水泥相差不大。
不過,這些例子都具有一定的偶然姓,人類真正發明水泥,是在18世紀以後的事情。人們用石灰石、粘土為原料,經過破碎、配料和磨細後製成生料,再送入水泥窯中煅燒而成熟料。熟料再加上適量的石膏,或者其他新增劑,再進行磨細之後,就能夠得到水泥了。
在水泥的生產工藝中,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困難的一個環節就是研磨。生料必須是磨到非常細的程度,才能在高溫條件下進行充分的化學反應。燒出來的熟料也必須磨到非常細的程度,才能在使用時充分地吸水,變成水泥漿。
作為一個曾經多次為各地水泥廠尋找石灰石礦的人,蘇昊對於水泥生產工藝有著比較充分的瞭解,但如何在明代的技術水平下生產水泥,尤其是解決這個非常困難的生料和熟料研磨問題,蘇昊卻是一籌莫展。
他把這個難題交給了許宗,讓許宗去反覆地試驗。許宗一開始嘗試著用普通的石磨來研磨石灰石,但發現石灰石的硬度與石磨差不多少,根本無法達到研磨的效果。隨後,他又改用了鐵磨,這一回雖然能夠把石灰石磨碎,但磨盤的磨損也非常嚴重。據許宗測算,這樣燒出來的水泥,恐怕比鐵還貴,根本無法在實踐中應用。
不過,這個棘手的問題,馬上就要被郝氏父子給解決了。自從郝青冶煉出高錳鋼之後,蘇昊就敏銳地意識到高錳鋼可以用於製作研磨水泥生料的器具。因為高錳鋼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表面硬度極高,非常耐磨,後世的水泥球磨機,其中的鋼球也正是用高錳鋼製造的。
蘇昊向郝氏父子介紹了水泥球磨機的原理,郝氏父子一聽就明白了,並且馬上著手進行研製。為了製造球磨機的滾筒,郝青還專門建了兩個更大的坩鍋,用於熔鍊鋼水。至於郝以宗,則一頭扎進自己的屋子,琢磨整個機械傳動部分的原理去了。
球磨機是透過不停的轉動來實現生料粉碎的,這就需要有源源不斷的動力作為保障。對於這個問題,當年的人也有辦法解決,那就是使用水力。豐城作為水鄉,尋找一處水力資源豐富的地方並不困難。郝以宗向蘇昊保證,一個月之內,他一定把球磨機制造出來,不會耽誤蘇昊燒製水泥的大業。
由於許宗一直都在用各種方法試製水泥,成天沒事就去礦區轉悠幾圈的趙洛自然也就聽說了此事。其實許宗已經制造出了一些水泥樣品,雖然達不到後世水泥的質量,但在趙洛看來,也已經是十分驚訝了。
“若是水泥的成本能夠降下來,曰後我們修路、修橋、蓋房,都可以用這水泥了。”蘇昊解釋道,“不過,時下還顧不到這些,還是先造出一批水泥,用於修築這座水壩吧。”
在趙洛與蘇昊暢談水泥問題的時候,馬玉一直蹲在地上,拿著一支炭筆算著式子。此時,他站起身來,對蘇昊說道:
“改之兄,我算了一下,若是在此處修壩,壩高10丈,壩底也是10丈,壩頂3丈,那麼總共該用土方8000立方丈。若是一個民壯一天能挑50立方尺的土石,那麼總共要用16萬個人工。改之兄,你看看,我算得對否?”
蘇昊接過馬玉遞過來的演算紙,略略看了一眼,笑道:“獨文兄,你現在已經有點水利工程師的勁頭了,這麼一會工夫,你就把土方和人工都算出來了。我看過了,這個演算法沒什麼問題。若是能夠用一些機械來助力,恐怕人工還能用得更少一些。”
馬玉沉浸在興奮之中,他說道:“且不說什麼機械助力了,我只說照這個演算法,若是徵用2000民壯,那麼只需80曰就可壘起這座大壩,想想都讓人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