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頭豆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章 枯井案的走向,穿越之我是窩囊皇子,魚頭豆汁,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乃刑部內部的事,無需王爺插手!”

見李修問到這事,陳袁弘當即不樂意。

李修看著陳袁弘緩緩說道:“本王自然相信世間正義,刑部要是不還那些受害者一個公道,相信百姓第一個就饒不過你們這些人!”

“既然陳大人不肯在案卷上簽字,那我就不管你了,回頭你自己跟陛下去解釋你的大道理!”

李修衝孫長青點頭,很快這些證詞都被封入卷宗內,由雍州府護送呈進宮內。

朝廷上下都在關注枯井案的最終走向,得知李修將矛頭直指太子,所有人都感覺到這京城的天怕是要下雨了。

李浩是一位皇帝,更是一位合格的演員,既然李修已經把刀遞到了自己手裡,那麼對於李博背後的那些外戚,他更不會有任何心慈手軟。

於是,當天禁軍就從宮內出來,大肆逮捕本案相關嫌犯。

看似在處理枯井案,實則在清除外戚貴族中一些人員。

這些人既不是身居高位,但又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李浩將這些爪牙拔除,讓外戚集團感覺到痛,卻又不會一下子痛入骨髓,顯然拿捏的分寸剛剛好。

李修看著李浩的一系列動作,嘴裡嘖嘖稱奇。

不愧是常年玩軟刀子的,將帝王之術簡直修煉到骨子裡了。

一時之間皇城內人頭滾滾,殺人的刀片刻不停歇,偏偏這些人都不恨李浩,紛紛將李修恨到牙直癢癢。

朝會時因為一些瑣事,李博被李浩當堂訓斥,顏面盡失。

在諸多朝廷大員的力保之下,李博被責令在家修書,雖然不得出東宮一步,卻也保住了太子之位。

而李泰則趁虛而入,用自己的人填補了大量空缺。

當然,這一切背後是皇權跟士族之間的交易,代價就是關東士族帶頭接受稅改。

懂得見好就收計程車族,自然不願跟李浩在改革之事上再觸黴頭。

不然李修跟士族大打出手,最終得利的還是李浩。

他們這些狐狸顯然看得更清,什麼底線不底線,只有利益大到能夠置換,底線是可以降低的。

至此,在李修的帶頭之下,稅改總算開始在整個大安境內開始推廣,至於一些跳樑小醜,在絕對實力面前很快就歸於平靜。

枯井案在朝堂上下見證中,以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代價結束,這都在李修的意料之中。

雖然首犯沒有伏法有點遺憾,但目前這種程度,已經是李修能做到的極限了。

原太子六率的將領因為沒有勸諫李博,朝廷隨便找了一個罪名就判了流放,好在李修保住了他們的家人。

流放嘛,懂得都懂!

官差要是沒有提前打點,他們在路上隨便找個理由就將犯人砍了,然後回朝廷交差說犯人熬不住自殺了。

李修裡外打點了一遍,衙差出了京城後會找個地點將人放了,然後回京覆命。

至於這些人往後以何種身份出現,那就不關他們的事了。

李修趁著李浩大肆清除異己的功夫,將土地兼併案中那些犯下人命卻沒有伏法的勳貴挨個誅殺,兌現了自己之前的諾言。

李浩知道後,也只是心照不宣。

接下來還得利用李修的金東軍來牽扯三國大軍,沒必要在這種事上鬧矛盾。

土地兼併案跟人口失蹤案的解決,讓李修狠狠收割了一番京城內的民心值。

要知道京城作為帝都,人口有著近五十萬,李修系統民心值足足增加了二十多萬,可見現在的他,在民間的知名度有多高。

隨著案子的結束,朝廷上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

皇帝李浩的五十歲壽辰只剩下七八天了,李浩心情大好,甚至恩准李博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替嫁後被閻王將軍寵上天

童小言

天下第一權臣

梅溪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