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磨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4章 眾多瑣事,還說你不是神仙,筆磨磨,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佛自家人中了狀元一般。
逢人就說:“當初徐公子還是秀才的時候,我就說了,他未來是要中狀元的。”
“哈哈哈哈,我老張果然沒有說錯吧。”
“當初在悅來酒樓,我家那不孝子,還被徐公子打過呢。”
張望聽得很是無語。
自己被打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怎麼老爹反反覆覆拿來吹噓?
如今自己好歹是張家少主,要出入打理生意的,這讓自己怎麼見客人?
不過,這些話也就只敢在心裡發發牢騷,張望是絕對不敢當面跟張百萬提出抗議的。
…………
臨安府這邊。
隨著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土豆和玉米都迎來了收成。
土豆和玉米的生長週期差不多,都是三四個月左右。
兩者幾乎前後腳成熟了。
產量跟張天之前估計的差不多。
土豆溼重的畝產有二十多擔,離當初誇下的“一百擔”海口還很遠。
但皇帝和百官,以及一眾農夫已經激動得不得了。
這才是第一年,種子還沒沒有最佳化,就有如此高的產量。
將來再最佳化幾批種子,改進一下種植之法,百擔可期。
但玉米就稍差了些。
結的玉米顆粒倒是不小,但是一根玉米棒子上,只有幾十粒玉米。
棒子上肉眼可見的,有大塊的地方留著空白。
若是全部結滿,十擔起步輕輕鬆鬆。
即使現在,畝產也有三擔之多,已經比稻穀多了一截。
受此激勵,朝廷更加重視農科。
不但安排了3支隊伍專門研究提高土豆、玉米、稻穀的產量,就連其他農作物,都在逐步鋪開。
每年都錄取了大量的農科童生加入研究。
因為農科科舉要晉升,需要耕作試驗田,總結出增產良法。
最早負責土豆、玉米的這一批農夫,先後晉升為“農科秀才”。
一時間,榮歸故里,簡直比舉人老爺還要風光。
讀經義的舉人老爺,需要百姓的供養。
敬畏歸敬畏,卻不關普通老百姓什麼事。
但農科秀才可不同。
回到故鄉,給農夫指點一下,到了收成之時,產量立竿見影。
十里八鄉的百姓,但凡聽到有農科秀才回鄉,那都是讓族裡帶著禮物登門。
只求能夠讓農科秀才去鄉里指點幾句。
一造下來,產量能夠與其他鄉拉開明顯的差距。
如此一來,農科之人在百姓眼中更加寶貴。
甚至出現“搶人”的情景。
受此影響,不少普通百姓的子女也開始走農科一道。
反正考農科對經義要求不高,能夠識文斷句就行。
關鍵是懂得種莊稼,找出增產之法。
…………
整個安朝欣欣向榮,只要糧食產量一上來,人口必然大規模增加。
到時候,將會是一個遠超漢唐的盛世。
然而,就在此時。
前去吐蕃“滅佛”的儒、道、佛三家之人,終於激發了第一次天擊!
大半個安朝國土,都能夠看到一道天劍般的光芒,自東向西,射入吐蕃高原。
真正意義上的滅佛,開始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