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郊外房子不要了
愛吃竹筒雞的趙凝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9章 郊外房子不要了,穿越歸來後的靈氣復甦生活,愛吃竹筒雞的趙凝神,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投餵中間總是分心,讓鱷鱷極為不滿,鄭翰思不得不多花了一段時間,好好的安撫了它一陣,才從研究所這邊脫身。
由於走的匆忙,就連蟒肉和鯽魚都忘了拿了,走到研究所門口的鄭翰思懊惱的拍了拍頭,他也不好意思特地返回去拿一趟,就只好翻開手機,看了看周良成發過來的那個地圖。
伍家兄弟選擇用來置換的這處房產,是一棟臨街的四層小樓,佔地面積看著不大,但位置麼,從這個地圖上看,非常巧合,與之前明河道長移交的三處房產,完全的挨在了一起。
鄭翰思明白周良成的意思了。
從郊區二層換成市區四層,宅基地是小了點,可建築面積算著大了不少,又和原來的地盤連在一起,就是之前被打的頭破血流也要換,何況之前捱打的是對方。
只是這個市區裡面,安全性的問題……
那個水災的推斷,鄭翰思沒有和別人說,但自那之後,他的行為基本都圍繞著這個推斷來,比如下單了大量物資,比如制定了父母岳父母接應計劃……等等等等,對於市區裡這三處房產,其實已經處於半放棄狀態了。
他甚至連去都沒有去過,裡面有什麼東西也沒在意。
按照之前北陰觀撤退時的做法,肯定是覺得有用的東西都搬走了,剩下的東西可能值錢,但人家連那麼多現鈔都留下了,自己這個時候要更多的錢,估計也沒用,何況能不能出手還兩說著呢。
不過現在這個置換的事情一出,鄭翰思又對這幾處房產來了興趣,打算過去看上一看。
房產在市區中心,稍微偏一點的位置,是一片老建築區,當初因為規劃和各種關係博弈的原因沒有拆遷,等到後來想要拆遷的時候,土地開發價格飆升,資金壓力過大,反而沒有開發商敢下手了。
等到後來,政府幹脆出資,把這一片的道路改造拓寬,兩邊種滿了高大的闊葉喬木,又和臨街門面合作,製作了顏色不一但風格都很搭配的店面門頭,春夏秋冬景色各異,加上泛著花樣的宣傳,這裡也成了一個小有名氣的打卡地點,一直就這麼留了下來。
鄭翰思按著門牌號,很快就找到了地方。
通海路甲42號,倉庫,43號、44號,商鋪,45號,伍家兄弟的那棟小樓。
真的就是挨在一起,這伍家兄弟,自己的產業和北陰觀的產業挨著,居然還要花大價錢讓人引見北陰觀的道長,做人可夠失敗的……
鄭翰思為這兄弟倆個默哀一分鐘,然後開始實地考察。
現場的感覺果然不同,鄭翰思仔細看了半天,又拿出地圖對照比較,終於得出結論,這都不止是挨在一起,明明原來就是一個整體麼!
倉庫和小樓都是側面臨街,分別有二十多米和十米左右的寬度,之間夾著十多米的距離,被兩間二層店鋪平均瓜分,但從縱深上算,倉庫和小樓都有三十幾米,兩間店鋪只有不到十米,恰好形成了一個“凹”形的格局,那個缺口的部分,又有一堵牆圍住,形成了一個不小的院子,和倉庫店鋪連通。
按照明河長老說的,店鋪和倉庫都是北陰觀自己的人在經營,現在人走了,東西還在,那麼可以考慮把老爸老媽接過來,在店鋪裡面繼續發光發熱,住的話,就在四層樓裡選合適的地方裝修一下就行,想必爸媽也不會挑的。
倉庫可以隔開成前後兩個空間,前面依然裝貨,可以租出去,後面再改造一下,養熊貓和周良成這隻大水魚。
院子的話,上面可以用半透明材料給整個封住,再給小樓在院內開個門,這些就都連在一起,可以關門過日子了。
鄭翰思捏著下巴,就覺得這個計劃真是完美,不過又想到最重要的安全問題,為難的嘆了一口氣。
走一步看一步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