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節,皇家小媳婦,君萊,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你十五歲親政,朝政大事,哀家就讓你自己拿主意,是你自己拿著奏摺到永壽宮,說怕下錯旨意,累及百姓,哀家才指點你理政。”太后話說的急,嗓子裡憋了股氣,嗆了一聲,陳嬤嬤連忙拿了帕子放到太后唇邊。
太后用帕子捂住嘴,咳嗽兩聲,陳嬤嬤端了茶水給她漱口,太后直起腰,緩和口氣,繼續道:“罷了,如今再說這些,已無意義,哀家就到宜春園去,你的天下,你的後宮,都由你自己做主。”
宣德帝負手立在殿前,唇角微動,心中百感交集,身為一個皇帝,他知道他過於依賴母親,許多事情,總要問過太后,心裡才踏實,此刻太后說要出宮,他又惱又悔,一時覺得自己不該因幼寧郡主之事跟母后鬧的這樣厲害,一時又覺得自己沒錯,自己是為了皇家顏面,是母后太過固執,那人死都死了,還偏要弄個孫女入宮膈應他,當真可恨。
貴妃站在一旁,聽太后說要去宜春園,心緒激動,唇角忍不住上翹,如今這後宮之中,她的位分僅次於皇后,皇后無寵又無子,不足為懼,若是太后走了,這後宮就無人能轄制自己了。
不過她心裡也明白,陛下平日裡雖對太后偶有不滿,覺得太后不理解他,但真要太后離開皇宮,陛下肯定是捨不得的,太后畢竟是他的親生母親,何況先帝在陛下七歲時便駕崩了,陛下是由太后一手養大,母子情深,看他這陣子賭氣不見太后,不過就是耍脾氣,覺得太后心裡該在意他罷了,陛下一定會阻攔太后去宜春園,她要想法子,添一把火。
“太后真是冤枉陛下了,陛下對太后,一片孝心,要送幼寧郡主出宮,也是顧及太后顏面,說到底,幼寧郡主不過是個孩子罷了,陛下當然不會跟個孩子過不去,太后又何必因為幼寧郡主出宮,便和陛下置氣,也要出宮,且不說陛下不會讓太后去宜春園,便是太后您真的要去宜春園,把幼寧郡主也帶過去,陛下的一番苦心白費了不說,這不知情的人,又該怎麼看待陛下呢。”
太后本意也不是真的要去宜春園,陛下耳根子軟,又有貴妃這樣唯恐天下不亂的伴君身側,皇后不受寵,在皇帝面前說話沒什麼份量,她一走,這後宮還不得是貴妃的天下,她豈能放心去宜春園,不過就是想以退為進,勾起陛下的愧疚心,好讓陛下不要再計較幼寧之事,快點把這事了了。
結果貴妃巧言令色,當著她的面,都敢挑撥她和陛下的關係。
宣德帝聽了貴妃的話,覺得太后還是為了汝陽王的孫女同自己置氣要出宮,果然變了臉色,負手道:“原來母后口中的送幼寧郡主出宮,是要和幼寧郡主一起出宮,虧得兒臣還以為母后想通了,母后真不愧是一國太后,有情有義,為了故人血脈,自己嫡親的血脈也不要了。”
宣德帝說出這種誅心之話,眼前一花,腦子轟隆隆的,這就是她親手養大的兒子,半分不像她,倔脾氣耳根子軟,猜忌多疑,十成十的隨了先帝。
太后越想越覺心酸,年紀大了,性子也不比從前強硬,加之就這麼一個兒子,還是這樣的性格,悲從心來。
“這世上哪有做母親的會主動不要自己的孩子,你與哀家置氣,私底下怎麼同貴妃抱怨,你們是怎麼議論哀家的,哀家也能猜到幾分,哀家老了,無論做什麼,都要遭人嫌棄,你說哀家為了故人血脈,不要自己的嫡親血脈。”
“皇帝你自己想想,當初貴妃生下六皇子,因她宮人出身,哀家擔心她禮數不周,教養不好皇子,命人把六皇子抱到永壽宮撫養,貴妃轉頭把你請了過來,月子裡就跪在這永壽宮門口,恨不得讓滿宮上下的人都知道,哀家這個惡婆婆,強行把剛出生的孩子從母親身邊帶走,你也對哀家大發脾氣,指責哀家欺負貴妃,又把孩子抱了回去。”
太后指著貴妃,“孝端皇后去世,你這個心尖尖有一半的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