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司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5頁,獨得帝懷,吾司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是厲宗為政時期,送給身為他的小姨和庶母妃的小林氏的御賜之物,是給太妃娘娘的東西。
本身厲宗是個不太講究的,當時估計也沒怎麼用心,隨意便挑揀了幾樣著人送來。
但寧太妃林氏最是規矩不過,守著條文保全自身,這樣過了一輩子,哪會讓自己成了太妃之後再落了差錯。
一如她那身芍藥暗紋的衣裙一般。
牡丹是她不會用的東西,這顏色艷麗的花瓶原該獻給東太后譚氏,但厲宗給她送了過來。
小林氏自覺已經是這個年紀的人了,當了太妃,再加上種種原因,譬如時局不太好,宮裡情況緊張等等,這對花瓶便一直「拖耗」在了她手裡。
眼下,借著這個機會送出來,也算了了一樁憋在心裡多年的事情。
紀芙薇這邊沒有這等子講究,說來她還是清白身的姑娘,與陛下雖有牽扯,但到底還沒入後宮,為妃為後的,這便沒有那等子規定,更沒有牡丹芍藥的忌諱。
再者,她雖然也有個寡婦名頭在身,但實際上已經屬於從亡夫家裡「放出」,不說歸寧,也是清白自由身的,自能夠繼續嫁娶,再加上她年紀也小,還沒有二十歲,將將十六的年紀,用這等艷麗明媚的花瓶做裝飾一點兒問題沒有。
「謝娘娘賞賜。」
紀芙薇得了首肯,才收下東西,再次謝過了太妃娘娘。
在慈寧宮呆了數日,紀芙薇日子過得極為輕鬆,一點不像是最開始擔心的那般。
太后娘娘是很好說話的人,對她也沒有什麼要求,甚至她也很少提起皇帝,雖然偶爾會提起一些自己的擔憂與關切,但基本上都是默默地消化。
紀芙薇便跟在後頭,也按捺住了那份擔憂和思念。
明明是一樣在皇宮裡,她卻深刻地感覺到,即使是宮殿與宮殿之間,也是隔著很長的距離。
哪怕是鄰近的東太后的慈寧宮和西太后的壽康宮,平時也不怎麼串殿,就連西太后領著光化公主來給譚太后娘娘請安,也都是卡著時間,並不會多留。
一樣樣的,最是客氣不過,又最是守規矩不過。
但說是不關心或是人情冷漠,倒也沒有。
就紀芙薇觀察的,至少在譚太后面前,太妃娘娘們之間人人都很是和睦,即使是有矛盾,那也就是打趣兩句,很快便能夠化解。
說來也是有些無趣的,但就是這樣的生活,宮裡的娘娘們不知道過了多少年。
就連她們看她,都有一種看稀奇的感覺。
紀芙薇能察覺有些娘娘對她有種奇妙的「新鮮感」,但並不刺目,也不冒犯,連好奇都控制在很禮貌的範圍之內。
紀芙薇坐在窗前,瞧著外頭的雲,白雲慢慢地飄遠,卻好似也將她的心帶了去。
她總免不了掛念她的恩人,卻不知蕭晟煜此時正對著他一手雕刻的佛像發呆許久。
為人修者,又是皇帝唸佛,蕭晟煜免不了多想幾分,早前還是皇子的時候,就曾幻想過自己順利開悟以至於功德圓滿的模樣。
他也有成佛之心,便是做不成釋迦牟尼,當個大燕的覺者皇帝,似乎也不錯。
在這樣的心情和意氣抱負之下,他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夠了自己成佛的模樣,也就是最早的屬於他自己的「如來像」。
到了現在這個年紀,他是愈發覺得自己修行不夠,也能理解慧智大師說他的「紅塵劫難」與「塵緣未了」,但這年輕時候親手雕刻出來,費了數個日月的心血,卻最是讓他割捨不得。
這些年來,即使是坐著這皇帝的寶座,他也常常會與這佛像進行「溝通」。
這是他想像中自己已經修行到至高境界的開悟模樣,這是他認為的有大智慧和濟世度人的功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