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端靜公主64
花田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和碩端靜公主64,清穿好孕:一不小心活到九十九,花田醉,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昭華嫁入蒙古之後,並沒有立刻插手蒙古的事情,而是深入瞭解蒙古的情況,並且經營自己的勢力。
等到經營了不錯的勢力,並且在蒙古站穩腳跟,再考慮其他也不遲。
這些年來,她培養出了不少的人才。
她的慈善堂、孤兒院和養老院,主要收留的是無家可歸之人。
孤兒院收留的是無父無母的孩子,養老院則是收留無兒無女、孤苦無依的老人。
至於慈善堂,屬於那種慈善機構,捐獻糧食救助難民,救助貧困的百姓、資助有天賦的孩子讀書等等,都由慈善堂負責。
不僅如此,慈善堂還收留了很多流浪街頭的難民,以及命運多舛、走投無路的人,教授他們一門手藝,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工作,擁有養活自己的能力。
當然,昭華收留的都是人品不錯的人,那些人品惡劣、壞心眼的人,只有四個字‘概不奉陪’。
昭華認為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不管是在後世還是這個時代,孩子都很重要,所以昭華重點培養孩子。
她還專門高價聘請了很多人品、才學都不錯的先生,讓他們教導孤兒院的孩子,還有難民中的少年或者姑娘,根據他們的自身優勢,教導他們學習技能。
有的人讀書天賦不錯、有的人在武藝方面很有潛能,有的刺繡、算數、語言、種植、調香、木工等方面有天賦。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東西,昭華便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擁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也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這些年來,已經有不少人出師了。
特別是孤兒院的孩子們,在經過了多年的培養後,都各自有了出路。
有的人透過科舉進入了朝堂,為朝廷效力;有的人做了教書先生,在書院裡教書育人;有的進入了昭華的鋪子、莊子、作坊裡工作,成為了昭華手裡的得用之人;有的人透過刺繡、調香、種植等等,擁有了獨立生存的能力……
還有一部分人誓死追隨昭華,跟著昭華一起來到了蒙古。
昭華陪嫁的丫鬟、侍衛們,很大一部分都是孤兒院出來的孩子。
他們的忠誠度很高,每個人都有擅長的技能,而且他們辦事效率很高,是昭華的一大助力。
這不,昭華想開一個大型的牧場,只需要將自己寫的計劃書,交給手底下的人,他們就會高效率的辦好。
昭華在牧場裡養了些牛羊,準備做一個肉乾、肉脯、牛奶、奶粉等等,在大清各地出售,從而換一個糧食、鹽、布匹、棉花之類的東西。
至於養豬,昭華這次不打算養了。
雖然她在某個世界購買過的大禮包裡,有植物種植和動物養殖大全,完全可以在蒙古把豬養好,但她卻不準備費心了。
因為在蒙古養豬實在是太費勁了,不僅要做好禦寒措施,還要配專門的豬飼料,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她要是想吃豬肉、火腿腸啥的,完全可以運輸到蒙古。
昭華手底下的人效率很高,很快就把牧場給建好了,並且購買了一批牛羊,按照昭華給予的方法養殖。
動物養殖大全裡,有很多動物的飼料配方,動物吃了專門調配的飼料後,不僅會被養得壯實又精神,還會加快養殖的速度。
昭華讓人按照配方調配飼料,讓負責養殖牛羊的人,給牛羊喂這種飼料。
牧場步入正軌後,昭華便開了幾個作坊,專門製作肉乾、肉脯、肉醬、臘肉、羊肉香腸、純奶、酸奶、奶茶、奶粉、奶糖……
將製作好的肉乾、奶粉等東西,運到大清售賣。
昭華在大清的產業遍佈各地,想要售賣蒙古的產品太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