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2節,大明女醫對我動手了,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按照《皇明祖訓》,朕才是皇位繼承的第一人選,成化帝是朕的親祖父,他寧王算什麼東西,張太后為何捨近求遠?”
麥廠花說道:“正因皇上是天命所歸,繼承皇位第一人,即使沒有張太后支援,內閣也會擁戴皇上繼位。而寧王是旁支,必須由張太后透過過繼的方式,立寧王之子為太子,才能染指皇位,所以張太后為了將來繼續掌控權柄,就必須立一個依賴她的附庸為皇帝。”
“皇上,其實先帝病逝之前,為了防止張太后染指權柄,特意立下遺詔,直接表示按照宗法繼承,該由皇上從安陸過來繼位,並沒有說要皇上過繼,先帝對皇上寄予了希望,由此擺脫張太后的陰影。皇上,先帝早就看好您了。”
這一次皇室絕嗣後的繼承和普通家族繼承不一樣。
普通的大家族,如果本宗絕嗣,就會從旁支挑選嗣子,過繼在本宗,尊本宗的父母為父母,親生父母反而退了一射之地,成為伯父伯母,將來繼承本宗的遺產,子嗣也必須尊過繼的為祖父祖母。
但是嘉靖帝不一樣,按照正德帝的遺詔,他是以旁支直接上位,本宗絕嗣,旁支成為新的本宗,他並沒有過繼到弘治帝和張太后名下當兒子。
他從皇室宗法上,依然是興獻王的兒子,所以他稱張太后為伯母皇太后。
既然不是過繼的兒子,那就沒有必要像正德帝一樣,必須和張太后保持母慈子孝的假象了。
這也是嘉靖帝一直堅持的原則,皇位他要,過繼堅決不行。
去年嘉靖帝從湖北安陸來到京城,內閣首輔楊廷和和張太后要求他從東華門進入皇城,居住在文華殿——這是迎接太子的禮節,太子的東宮就在文華殿。
張太后當時就盤算著過繼的主意,把這個小皇帝變成她第二個兒子。
但是年僅十五歲的嘉靖帝是個有骨氣的,一邊是唾手可得的帝位,要放棄寡母,認張太后為母親,一邊是青春喪夫的寡母蔣氏,這個小皇帝做出了驚人的舉動:他要求家鄉安陸,不當皇帝了!
嘉靖帝當時說:“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意思是說,遺詔上說要我來皇帝,不是當太子,過繼出去的。
雙方僵持不下,國不可一日無君,內閣和張太后只得退讓,內閣次輔梁儲(胡善圍的讀者應該記得他)主動去大明門迎接嘉靖帝,送到奉天殿繼位。
當年種種壓力,驚心動魄,歷歷在目,陸炳想起那時候受的窩囊氣,當場就落淚,“皇上,咱們太難了,熬到現在不容易。”
嘉靖帝那時候才十五歲,小小年紀,禁得住帝位的考驗,實屬不易。
嘉靖帝心中波濤洶湧,面上依然淡定,問:“張太后的詔書何在?”麥廠花不會無緣無故提起這段終生難忘的往事。
麥廠花說道:”當年先帝駕崩之前,擔心將來皇上鬥不過張太后,留有後招,就將詔書交給微臣,藏在麥府,以備緊急之用,獻給皇上。”
作者有話要說:總覺得正德皇帝那麼荒唐任性是有原因的,這是舟個人對這段糟糕歷史的看法,走陰謀論,並非官方認可的判斷,大家不要被我帶偏了。我個人覺得詔書是真的,張太后與寧王有陰謀,此文完全是我個人的看法。
第46章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種種跡象表明, 正德帝就是有組織有計劃的自斷子嗣, 把本宗搞垮, 讓旁支徹底上位,為此, 都不屑享受後代的香火, 搞過繼繼子嗣這種常規操作, 非要移花接木, 藏住自己支援湖北安陸獻王府的心思, 放任張太后和寧王暗通曲款, 裝作什麼都不知道, 激發寧王的野心, 誘惑其造反, 然後平亂,剷除張太后的指望。
正德帝點燃了張太后的希望, 又親自掐滅了,就像貓捉老鼠似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