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蘋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12章 火燒白洋淀,大明風流,大蘋果,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火焰騰空,煙塵滾滾。

大火未至,滾滾的黑煙已經開始順風彌散。

去年沒有收割的蘆葦雖然在近日的陽光照耀下變得乾燥,但是這些蘆葦的下方都是淺水,蘆葦吸水性強,白天陽光蒸發,到了晚上下方的湖水又會順著蘆杆慢慢往上滲透。

所以,其實在夜半這個時候,蘆葦是半溼半乾的狀態。

再加上春天到了,新的蘆葦綠苗已經長滿了葦蕩。半乾的蘆葦和嫩苗在火中燃燒,便會產生大量的煙霧。

而這些煙霧藉著風力將整個蘆葦蕩迅速瀰漫,先於大火影響到數百步之外的蘆葦蕩中的一切生物。當然也包括躲藏在蘆葦蕩中的人。

劉七率領七千多義軍正藏在五宮澱和白洋淀的蘆葦蕩中。

正如張延齡所預料的那般,接連的勝利讓義軍上下洋溢著一種戰無不勝的盲目自信之中。官兵的不堪一擊給了他們極大的信心。

劉七原來作為西路軍一路沿著易水連下數座縣城奪下了易州。他來到雄縣據守,是源於義軍不久前的一次戰略上的爭論和調整的安排。

隨著局面的演進,義軍首領們在義軍未來發展的方略上進行了一次會議。

在會上,不久前投奔而來的齊彥名提出了一個策略,那便是義軍必須往南攻擊,渡江奪取南京。最終以江南稻米富足之地為根本,在南京建立朝廷,和大明分庭抗禮的策略。

這個提議得到了楊虎和劉寵的支援。但是這麼做便意味著不能往北威脅京畿。甚至可能最終要丟掉河北這塊已經站穩腳跟的地方。

趙燧不同意。因為他覺得,河北是義軍的家鄉,當地百姓如此擁戴,放棄河北之地,便辜負了家鄉父老的期待。趙燧還這說,義軍兵士大多都是河北本地百姓參軍的,父母妻兒都在河北,若是讓他們離開家鄉南下,他們怎能安心?戰鬥力必然大打折扣。

趙燧還有第三個理由,那便是現如今河北河間保定兩府已經是義軍的地盤,這裡無論是人力和物資都可以迅速的補充。一旦丟了這裡,大軍轉進南下,那便成了無根之萍。一旦遭遇挫折,進不得退不得,到那時豈非成了流寇了。

不得不說,趙燧的擔心是有道理的。但是齊彥名堅持自己的意見。他認為在目前的情形下,河北是死地,若不為了大局著想,為了義軍的未來著想而拘泥於此的話,很快便會被官兵四面合圍,一步步的絞殺在這裡。

雙方都是有道理的,兩人據理力爭,爭吵不下。楊虎支援齊彥名的意見,認為南下將開創大局面。而劉七則支援趙燧,認為趙燧的想法比較實際。認為現如今最要緊的是鞏固站穩腳跟,而不是去想奪南京,建立朝廷。這未免異想天開。

這是義軍首領們之間第一次在大的方略上產生了分歧。

劉寵內心裡是支援齊彥名的南下計劃的,但是趙燧的意見他不能不重視。趙燧自入夥之後,已經成為了義軍的智囊。對於義軍發展到今日的局面居功至偉。一方面要重視趙燧的意見,另一方面也要為將來打算。

於是乎,劉寵提出了折中的計劃。那便是分兵。

十萬兵馬一分為二,他和鄭虎齊彥名率五萬大軍往南進攻。趙燧和劉七率五萬大軍固守河間保定兩府。這樣,一旦南下受挫,起碼還有迴旋掉頭的餘地。而如果奪下了南京,穩固了局面,則趙燧和劉七再帶著兵馬南下。

這看似是兩全其美的辦法,但其實犯了兵家大忌。義軍如今的戰鬥力其實很一般,數次取勝靠的都是詭計和謀劃得手。義軍如今尚且做不到每人都有像樣的兵器在手。盔甲馬匹重型攻城器械都是少的可憐。在這種情形下分兵,無異於作死。

但是,正是因為前番官兵的表現太過拉胯,給了義軍首領們無比的信心。他們認為官兵羸弱,不堪一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從小兵做到諸侯

甜粥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