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蘋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67章 特區,大明風流,大蘋果,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星辰號沿運河順風南下,九月二十二抵達南京浦口碼頭。
車馬下船,當日午後進了南京城。抵達南京北城門的時候,得到訊息的南京部分官員在城門口迎接護國公一行的到來。
南京吏部尚書王華,南京中軍都督府都督成國公朱輔,以及南京六部的的其他軍政官員都在其列。
王華尤其熱情,見到張延齡極為恭敬。畢竟他的兒子王守仁得張延齡舉薦,平息朱宸濠叛亂立下大功。如今已經被授予伯爵,南京兵部侍郎,以及兩廣總督之職。
王華本就是望子成龍之人,這麼多年來,兒子王守仁令他有些失望。成天鑽研什麼心學,滿肚子不切實際的想法。這一下震驚天下,立下大功。王華老懷暢慰,自然格外感謝張延齡的舉薦。
張延齡一行入住南京市舶司衙門之中,當晚,王華朱輔等人便設宴宴請張延齡一行。賓主言歡,氣氛甚是融洽。張延齡也是喝的大醉而歸。
當然,酒席宴上,張延齡也說明了來意。朝廷此次設立南京為特別貿易的兩座城池之一,詔令早已頒佈了下來。但是這件事卻一直沒有真正的推進。
倒不是這裡的官員們推諉不辦,而是這件事對他們而言,是個完全陌生的領域。什麼貿易特區?要做什麼?要怎麼做?他們毫無概念。
說起來,南京留都這幫官員們也挺慘的,大部分都是政治鬥爭的失敗者。連宮裡的太監們都是。不過,倒也不能說都是無能之輩。只是有時候性子過於耿直,或者行事不懂變通,所以只能在南京混日子。
席上有一位南京戶部尚書叫鄭紀的,是一位四朝老臣。歷經英宗、憲宗和孝宗和如今。年紀老的不像話。但是脾氣卻很耿直。據說當初在憲宗朝因為一份奏議沒得到批准,便憤而辭官,在家鄉歸隱了二十年。這份骨氣和脾氣,可見一斑。
王守仁的父親王華也是,王華可是狀元出身,但是在劉瑾當權的時候主動申請來南京當吏部尚書,退居二線。實際上也是政治鬥爭的失敗者,不肯同流合汙的直性子。
當晚張延齡並沒有對南京這些官員談及具體的措施,而是和他們詳細的剖析了世界大局,談及了佛郎機人也遠在歐洲的各國的戰船和科技的發展。並且以親身的見聞,告訴他們,大明無法安逸下去,否則南洋諸國的命運必然要落到大明頭上的道理。
再從大明目前面臨的財稅和土地兼併的積弊,國力正在衰落,百姓正在喪失對朝廷的信任出發,將自己不知說了多少遍的以海貿和海外殖民地的貿易交換和物資土地的爭奪,讓大明透過這些手段逐步緩解內部矛盾,達到中興的目的的道理說給他們聽。
南京眾官員其實原本也是對張延齡發動海外作戰的意圖有些不明白,甚至有些誤解。正如文官集團們此前普遍認為的是,張延齡這麼做,完全是挑起戰爭,以謀取軍功的行為。南京官員們也有許多人是這麼想的。
但是張延齡席上一番話說的清清楚楚,道理講得明明白白。再說張延齡自己以在海外作戰一年半,以極為劣勢的兵力擊敗佛朗機國的經歷也令人信服。所以,眾官員對張延齡描繪的藍圖也頗為贊同。
最後,張延齡說了一番話,徹底打動了他們。
“各位大人,皇上現在下定決心要中興我大明,罪己詔都下了,可見決心之大。我們為人臣者,自當要盡心竭力,和皇上一起完成中興大明的重任。我大明百姓近年來生活的很苦,流離失散者頗多,故而紛亂不斷。這其實不是他們的錯,而是朝廷沒有做到守土衛民的職責。大明朝立國一百多年,百姓的生活日漸艱難,這是我們的責任,是你我為官者之恥。所以,本人才會大力推行海貿政策,以改善我大明民生福祉,改變我大明困頓現狀。大明唯有強盛起來,百姓唯有吃飽穿暖,我們這些人才算是盡到了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