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節,回到老公自宮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全命吳典用接了醬豬頭,切了切,重新擺盤,又將圓社送來的美酒倒進酒壺了,添酒回燈重開宴。
趙全說道:“你們有什麼本事,儘管使出來,只要逗得我的客人開心,有的是賞錢。”
瘦猴子說道:“小的最擅長爬杆,無論杆子多麼搖晃,小的都能穩得住,不過剛才爬杆的技藝各位大官人們已經看過了,小的不便重複,就給大官人演個走索吧。”
言罷,瘦猴子和壯漢在畫舫兩頭立柱上栓起一根繩子,瘦猴戴上一個猴子面具,壯漢在額頭貼了一個眼睛,原來是《西遊記》裡的孫悟空大戰二郎神。
兩個樂人敲鑼打鼓,瘦猴和壯漢兩人跳上繩索,一個拿著棍,一人拿著木槍,就踩著繩子打起來了!
兩人隨著鼓點翻滾互鬥,如履平地,打得難分難捨,很是熱鬧,一旁紅袖招的樂伎們拍手叫好,氣氛又搞起來了。
趙全輕咳兩聲,問丁巫,“要不要叫他們出來看走索?”
“他們”當然指的是魏采薇和汪大夏。
趙全說是請丁巫,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想拉攏的是北城四害汪大夏,如今正主只顧著在屏風後面和俏寡婦你儂我儂去了,一副從此君王不上朝的昏聵模樣。
丁巫回頭看了看那對依偎的身影,說道:“不用,舍妹剛才跳柘枝舞有些累,就讓她休息吧。”
魏采薇不回,汪大夏當然不可能要她獨自一人躺在貴妃榻上,當然是陪心上人要緊。
演了一回走索,圓社們又陪著客人們行一巡酒令,各種吉祥話、奉承話不絕口,丁巫抽了個酒令,要求有大人,小人,再用兩個諺語。
丁巫說道:“傘(繁體寫成傘)字有五人,下列眾小人,上待一大人。所謂有福之人人人服侍,無福之人服侍人。”
輪到下首的吳典用了,他思忖片刻,說道:“爽字有五人,旁列眾小人,中藏一大人。所謂人前莫說人長短,始信人中更有人。”(注2)
輪到趙全,趙全一時想不出來,舉杯道:“我才疏學淺,實在行不出,自罰三杯!”
圓社們為了給趙全面子,紛紛跟著舉杯,“俺也一樣!自罰三杯!”
“我也一樣行不出,喝一罈子!哈哈!”
就這樣,一直喝到二更,賓主盡歡,趙全見丁巫露出睏倦之色,就散了宴席,賞了圓社們五兩銀子,打發走了。
烏篷船上,陸纓迫不及待的問道:“看清楚了,聽清楚了嗎,是不是他?”
剛才丁巫提出玩行酒令,就是故意引吳典用說話,好方便辨認聲音。
老者點頭,“他化成灰我都認得,就是他,這十年來他發福了,但黑痣還在,聲音並沒有大的變化,他就是白蓮教的四大傳頭之一。”
畫舫裡,繡屏後,兩人相“偎依”,汪大夏往後挪了挪身體,魏采薇低聲道:“不要著急,沉住氣,等陸纓他們的船走遠些我們再出去告辭,不要留下破綻,再堅持一下,把戲唱完。”
汪大夏心想,不是我沉不住氣,是我若再不往後退,汪小夏恐怕要碰到你了。
作者有話要說: 注1:圓社的設定出自《金瓶梅》第十五回 。《金瓶梅》在明朝嘉靖末年成書,和《回到老公自宮前》是同一個時代背景,所以我在這個文裡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行業百態,包括日常用語,歇後語和客套話都是參考《金瓶梅》。有考據黨說《金瓶梅》的男主西門慶原型人物是陸炳……我覺得有點相似,不過我個人覺得正德皇帝最符合西門慶的人設。
注2:出自明朝馮夢龍的《古今譚概》,是韓雍和夏壎行過的酒令。
第73章 負責
汪大夏和魏采薇看到陸纓他們扮成圓社的烏篷船成為一個光點時, 才回到席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