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8節,回到老公自宮前,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好事多磨。等國孝一過,馬上為你娶妻。”

世上的悲歡並不相通,汪大夏被迫推遲婚期,壓在裕王頭頂的大山轟然倒塌,裕王就像五指山下被壓了五百年的孫悟空,頓時神清氣爽,一身輕鬆。

不過,在人前,裕王還是表現出悲傷的樣子,第一日,群臣勸他登基,他哭著拒絕;第二日,皇室宗人勸他登基,他哭著拒絕;第三日,名門望族、百歲老人、各國在京的使臣,僧道等等宗教界人士跪請登基,裕王還是哭著拒絕。

三請三辭是從太/祖皇帝朱元璋就開始約定俗成的規矩,到了第四日,之前所有人等集體上表,勸進帝位,裕王終於點頭了,登基為帝,年號隆慶,是為隆慶帝。

隆慶帝登基後,釋出登基詔書,提出了三十條革弊施新的政令,最重要的兩條就是平定父親嘉靖年間的冤案,平反昭雪,官場為之振奮,得到官員的擁護。

然後免除了隆慶元年一半的田賦,以鼓勵農桑。還下令將嘉靖四十三所有沒有收齊的賦稅,無論何種稅種,統統都不追收了!一筆勾銷!這個免稅政策一出,天下農民和商人對新皇帝更是感恩戴德。

僅此兩條,就天下歸心,萬民敬仰,百官臣服,其餘二十八條,也皆有可取之處,隆慶帝一上臺,就立刻以革新者的姿態,坐穩了皇位。

位置坐穩之後,隆慶帝立刻追封了自己的母親杜康妃為孝恪太后,以彌補當年杜太后臨死前,父皇都不准他見最後一面的遺憾。

追封了原配嫡妻李氏為孝懿莊皇后。還把夭折的兩個兒子和女兒,分別追封為憲懷太子、靖悼王,蓬萊公主和太和公主。還分別賜給了名字,孩子們生前沒有做到的,死後統統給補上。

追封了死人,又封了活人。

封繼室嫡妻陳氏為皇后,封了侍妾李九寶為貴妃——封妃當月,李貴妃生下了小公主,這下她就有了兩女一子,母憑子貴。

其餘尚未生育的侍妾都按照年齡和進府的年歲各封妃嬪等位份。

此外,隆慶帝還要禮部為唯一存活的兒子取名字,禮部精心挑選了好多名字供隆慶帝選擇,最終取名為朱翊鈞,寄託了隆慶帝對兒子的美好祝願,以彌補兒子五歲了都沒有取名奏告、編入宗室玉牒的遺憾。

除了冊封,隆慶帝還“逆行”,把祖父朱佑杬的牌位從明堂裡挪出來了,停止了祖父明堂配享的資格。

須知,當年嘉靖帝以旁支宗室繼位,原本他的父親只是親王,但是嘉靖帝力排眾議,違背祖宗禮法,在朝中宣起“大禮議”之爭,非要把父親追封為皇帝,還加諡號,牌位列入了宗廟,和以前所有皇帝一樣明堂配享。

為此,嘉靖帝打殺、貶斥了所有反對他父親配享名單的官員,朝中腥風血雨多年。

如今,隆慶帝一上臺,就把父親費勁心力搞的“大禮議”之爭給推翻了,把祖父的牌位挪出來,各種祭祀規格也隨之降等。一切都打回原形。

什麼“父喪,三年不改其政”的規矩,統統被隆慶帝拋到腦後,父親支援什麼,他就反對什麼。

父親建道觀,寵道士,他就拆道觀,殺道士,連正規道教龍虎山的張天師都被奪了世襲正一真人的大印,不準參與政務。

父親祖父牌位強行塞進明堂配享,他就把牌位搬出來。

三十歲的隆慶帝就像一個叛逆期推遲的熊孩子,把以前想做但不能做的事情統統幹了一遍,以發洩多年的壓力和委屈。

嘉靖帝若知道唯一的兒子一上臺就否定了自己幾乎所有的政令,怕是棺材板都壓不住了。

但,人死燈滅。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上臺,老皇帝的政令成了過眼雲煙,不管用了,人們紛紛為新帝歡呼。

甚至,隆慶帝在正月大朝會上出現,許多老臣當場痛哭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偏執上將的金絲雀

良北桑

東隅雖逝

伊伈

君非良人

小小白

重生後庶女黑化了

阿鯨

殃君

傅安良

[綜英美]你在乎過攻略目標的感受嗎

九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