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6章 眨眼又是一歲,立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投降吧!”
“沒法打了!”
“我們糧食本就少。”
“騎兵困於城中。”
“這事怪誰呢?!”
“鮮于輔,都怪他,主意都是他出的,我這個首領都是鮮于輔帶頭推舉的!”
“是的,就是鮮于輔,他蠱惑我們!!”
......
想投降的話,立馬可以找出一萬種理由,唯獨沒有城外數萬密密麻麻的人頭。
也沒有身邊烏延、蘇僕延、彌加,尤其是鮮于輔的人頭。
更何況幽州牧劉虞還沒死,他們這其實不算是投降,只算是歸隊......
閻柔等人並沒有思慮太長時間,畢竟袁譚狠辣如斯,午時要是不出城。
“某數萬勇士!!”
只有遼西烏桓大人蹋頓不願意投誠。
“某麾下數萬勇士的人頭不算?”
不過。
為了避免其影響了大家的活路,上谷烏桓大人難樓主動出手,將蹋頓及其親信全部綁了起來,隨後出城投降。
這個時候,大人並不僅僅是烏桓、涼州等胡族的頭人稱呼。
族中尊崇之人,甚至父親,都可稱呼為大人。
而隨後幽州的形象便以傳檄而定的形式,直接納入袁譚的掌控中。
逃到漁陽的鮮于銀,並未因為族兄鮮于輔的被殺而反抗,而是投誠的比齊周還快。
至於公孫瓚部,其精銳被袁譚俘虜,田楷和關靖召集敗兵,也全部投誠。
而公孫瓚的嫡長子公孫續,也被釋放了出來,推做了首領。
如此,公孫續率部直接投誠。
不過對於這個說法,公孫續是不認的,按他的話說,其本來便是袁公子的人,怎麼能說是投誠呢。
歷史上,原本鏖戰到公元199年才分出勝負,但袁紹依舊沒有徹底佔據幽州。
但在袁譚這個變數下,卻是在公元194年底便徹底佔據了幽州。
遠征遼西的太史慈也有資訊傳來,他們已經攻破了柳城。
丘力居之子樓班率眾投降。
接著他們又輕鬆佔領遼東屬國。
如果這是遊戲的話,可以看到大地圖上公孫瓚的實力和劉虞的勢力都消亡了......
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袁譚下令遷徙人口。
位於上谷郡、漁陽郡、廣陽郡、涿郡、右北平郡、遼西郡的烏桓人部落和漢人豪強,全部遷徙到了河間國、涿郡和渤海郡三地。
位於袁譚的兇名,過程中流血對抗事件並不多。
當然,也不乏有些豪強潛入山林之中。
對於這些人,袁譚採取了血腥的鎮壓。
此次大戰結束,他本人並沒有返回青州,而是繼續駐紮在幽州,秣馬厲兵。
公孫瓚、閻柔等人所部,擇其精銳,打散了充于軍中。
在短短的時間內,袁譚麾下騎兵的數量達到了三萬。
原本麾下的萬騎士卒,不少人享受到了自動升官的喜悅。
各種軍正、鼓吹署開始進駐新的騎兵隊伍。
官婚舍也開始進駐軍中。
畢竟,此番大戰,幽州青壯戰死者數萬人,多出來的寡婦不可計數。
曹操沒來得及推行計程車家制度,被袁譚改良後開始推行。
如此一來,袁譚征伐的腳步,也不得不停下。
一口氣吞掉的地盤太多,最關鍵的問題是,很多烏桓人根本不會說漢話。
隨著袁譚下令廢除烏桓部落制,所有烏桓人嚴禁說烏桓話,該學漢語後......這個種族即將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由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