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4章 群星薈萃,立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觀心的荀攸也坐不住了,連忙道:“公子,某曾經雖公子討伐烏桓和公孫瓚,經驗豐富,地理熟悉。不若把開挖渠道的工作交於文和啊!”
賈詡微微一笑,道:“我聽說公達上次到幽州,基本都是在開挖河道,開挖的還是泒水、易水和巨馬水,這可是經驗豐富啊!”
荀攸正色道:“這正是說明攸擅長地理變化。”
眼看兩大謀臣要開始辯論,袁譚果斷插入,解釋道:“此次進軍,不但是千里奔襲,隨後還有可能跨越數千裡,前往遼東,兩位愛卿,還是不要奔波的好!”
賈詡急忙道:“公子,某是涼州邊疆出身,自小就擅長騎馬奔走,後來也帶兵多日,你看看某的黑臉臉,這可都是風霜烈日的痕跡,某不懼大漠啊!
倒是公達,自小生活在潁川雒陽,細皮嫩肉,愛做文章,怎麼可能承受大漠之苦。
若是染上疫病,豈不是痛失陳平。
泉州大局,還是需要公達主持啊!”
荀攸:“......”
賈詡說話的速度好快,他根本插不上嘴。
袁譚點點頭,賈詡說的很有道理。
荀攸第一次隨他討伐黃巾賊,就差點摔下馬。
如今雖然騎術見長,但此去大漠不知何時歸還。
於是道:“公達,大營之中也需要有人主持,步卒民夫十數萬,糧草調撥,沒有汝,我實在不放心啊! ”
荀攸:“......”
公子都如此說,他只能抱拳道:“唯,郭祖到了泉州附近建立水寨,可沿海岸佈置樓船。
公子若去遼東,還需多派斥候,不可斷了聯絡!”
袁譚道:“自當如此。”
想了想,又道:“此處人手略有不足,可調董昭、劉德然前來為你副手,另外,還需調人,你且自擬名單。”
荀攸抱拳道:“唯!”
......
有了文丑和牽招的騎兵加入,袁譚可指揮的精騎數量,達到了八千。
接下來的時間,他把三千騎打散編制,併入瞭解煩軍之中。
幽州大戰,袁譚的想法,是以騎兵為主,所謀甚大。
所以,他將會以騎兵為主,在戰鬥的過程中,要收編公孫瓚、烏桓人的騎兵。
到時候,這群騎兵可能會體會飛速升官的喜悅。
太史慈、張遼、文稷、徐晃、曹仁、王門、文丑、牽招八員將領各統一千騎。
其中,張遼和文稷兩人統領玄甲騎。
其他六將則是各統一千解煩軍。
但袁譚並沒有立即出發,而是令八員雄將每日操練八千騎兵。
然後等待邴原和劉政,還有其他大將以及一群客人。
不幾日,徐榮、董昭、邴原、劉政、陳群、袁綝、袁渙等人抵達。
陳群是潁川陳家,而汝南潁川集團本就抱團,屬於同一陣營。
所以對於投降袁譚,陳群是雙手贊成。
只不過賈詡沒有納降,硬把他送到歷城關了幾天。
袁綝同樣來自潁川,祖上和老袁家都是一脈,也是早就想投降了。
到了歷城就被袁遺接走。
袁譚剛到歷城,見面隨便聊了聊,就要效犬馬之勞。
至於袁渙,則是來自陳國的袁氏,祖上和汝南的袁家同樣是一家。
從根基發源上說,陳國才是袁家的族地。
潁川和汝南都是綿延出去的。
他們都是舜的後代。
袁渙是司徒袁滂之子,在東漢末年,同樣世家大族。
所以袁渙稍稍矜持了些,等袁譚帶著他,又有袁遺作陪,青州歷城轉了一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