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1章 圍點打援,立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最多上千兵丁把守的縣城,只恨城門開啟的慢。
只有賈詡,一副認真的模樣,時不時的出幾個計策。
很快,大軍抵達了汝南郡的治所平輿,澺水的北方,後世駐馬店平輿縣的北方。
此地一馬平川,根本沒有險要。
平輿縣倒是建設的城高巍峨,引澺水形成寬闊的護城河。
不過這對於最擅長土木工程的袁軍來說自然不算什麼,大軍圍著平輿縣興建營寨壁壘,開挖溝壕。
接著民夫興建堤壩,斷了護城河的水。
在平輿縣北的一處小山丘上,于禁正在帶著一群觀摩的武將,正在檢視營寨的興建。
袁譚的軍隊,一千為一部,五百為一曲,一百為一屯,五十為一隊,十人為一什,五人為一伍。
在此之上,五千人為一校,設一校尉,設軍正一人;
一萬人為一軍,設中郎將或雜號將軍,設副監軍一人;
五萬人為一司,設都督或四方將軍,另設監軍一人。
此次南征,太史慈、麴義、臧洪三人為都督,各統兵五萬,體現了袁譚成熟的制衡手法。
雖然袁譚竭力的平復地方派別的影響,但數千年來的文化,豈會輕易改變。
想徹底結束地域歧視,恐怕還要靠後代。
臧洪算是兗州派別。
麴義是冀州派。
而太史慈是青州派。
其他張遼、張合、徐晃、高順、徐盛、顏良、文丑、李肅、曹仁、田楷、高覽、蔣奇、王門、閻柔、蹋頓各領軍一萬人。
王松、王豹、鄒酉、田豫等人為副。
軍制上除了張遼、曹仁、閻柔、蹋頓等四萬為純粹的騎兵,蔣奇和高覽是兩萬攻城器械的兵卒外。
其他的都是騎步兵各種兵種的混合。
其中尤以高順的一萬陷陣軍最為恐怖,為眾軍之冠。
軍中校尉、牙將、曲長、屯將、都伯、什長,都是受過系統軍事教育的。
只要命令下達,即便統帥不再,大軍依舊可以按照原定的計劃作戰。
也就是說,袁譚的這十五萬兵,怎麼打仗,已經深入道骨髓中。
甚至不少兵卒拉出去,都可以直接做都伯,屯將。
當然,最恐怖的還是披甲率,袁軍的披甲率是百分百,就是輔兵也有披甲。
張遼的一萬騎兵,更是真正的重騎兵,奔騰而來,好似山崩海嘯。
聽著于禁的介紹,劉備、關羽、張飛、趙雲、糜竺、夏侯惇、夏侯淵、夏侯蘭、蘇非、公孫瓚、公孫續、公孫度、尉仇臺等,以及高句麗和三韓的一些降將,都是極為的無語。
他們打的時候,袁譚好像還沒有這麼恐怖,這短短的時間內,怎麼就發生瞭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
當初袁譚要是有這種實力,他們還打什麼。
這就是工業化的恐怖之處。
蒸汽機已經漸趨雛形,袁譚似乎已經看到了大洋的彼岸。
“陳國之戰,大將軍給咱們演示的叫虛虛實實,兵貴神速。
這一場攻城戰,大將軍將給我們演示什麼叫圍點打援。”
于禁自然是備課過的。
他虛心的向袁譚討教,並提出自己的建議,才獲得了這個新鮮的名字。
和圍魏救趙,算是異曲同工之妙,但更加目標明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