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2章 劉虞和公孫瓚,立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北風呼嘯,長河如龍。

遠處忙碌的人影如螞蟻一般層層疊疊,密密麻麻。

畫面拉近,數百匹駿馬,袁譚已經送了田疇近百里。

“公子,請回吧!!”

田疇心中激動,再三勸阻道。

此時已經過了雍奴縣,再送,就送到公孫瓚大本營裡了。

袁譚看著田疇,道:“子泰,有句話叫疏不間親。

劉虞是你的舉主,來不應多說。

但素來最敬佩的便是義士,有幾句話還是想叮囑一二。”

田疇抱拳道:“公子但講無妨,劉公是我舉主,我救他原本是忠。

然已歸降公子,再救便是義!

公子既然願意成全某之大義,某又豈能辜負主公,某此行當先是驃騎將軍的使節,其次才是田疇。”

袁譚有些訝然,他原本還以為田疇是腦子裡只有大義的迂腐之徒。

這一番話說來,倒是恩怨分明,有忠有義了。

原本打了腹稿的激昂文字,此刻再說就有些不合時宜。

袁譚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有句老話,叫慈不掌兵。

亂世中我最怕的人,其實不是精明的惡徒,而是缺乏智慧和魄力的迂夫善人。

精明的惡徒,因為他只要足夠精明,就能理清楚什麼是有利的,什麼是有害的,

而缺乏智慧的迂夫善人,只會抱殘守缺,悲天憫人,好心幫倒忙不說,還容易被人利用。

身為一方君上,一旦仁慈心軟,搖擺不定,甚至為了顧全大局,犧牲自己,用仁德的手段來安撫地方。

那麼表面上,看似邊境安定,讓百姓免於戰火。

但實際上卻害了更多的人。

因為,無論是烏桓人,鮮卑人,還是我們自己人,其中都不乏野心之徒。

一味的懷柔,只會滋長他們的野心。

之前,之所以邊疆安定的原因,正是因為有公孫瓚這把刀的存在。

所以,鮮卑人、烏桓人、本地人,才會一起團結在寬仁的劉虞之下,願意聽從他的指令。

一旦公孫瓚身死,那些烏桓人、鮮卑人,立即就會變成餓狼,席捲,瓜分整個幽州。

可惜劉公始終沒能明白這個道理,居然想滅殺了公孫瓚。

這豈不是自斷一臂?

唉,公孫瓚的野心,又何嘗不是在他的一味寬仁下滋長出來的。

我若掌管邊疆,當剛柔並濟,先把烏桓人和鮮卑人打怕了,打服了,才會把剩下的遷入到關內。

同時在把關內的一些漢人,遷到關外。

關外大漠萬里,牛羊馬兒成群,還有各種鐵礦、金礦,多好的地方啊。

那個時候,他公孫瓚必將取得和霍去病,衛青那樣的戰功和宣告,流傳於後世。

公孫家族也將綿延萬代,享受無數香火。

這些話,幫我帶給公孫瓚。

並告誡他,現在的情況,無論是烏桓人,鮮卑人,還是劉公自己的故吏,甚至我家翁袁紹。

都巴不得他殺了劉虞,如此公孫瓚才會成為整個幽州的公敵。

他們可以堂而皇之的圍攻公孫瓚,霸佔整個幽州。

唯獨我袁譚,不希望他殺死劉虞。

因為,劉虞若死,他公孫瓚也會死。

他們二人死不足惜,但幽州的無數黎庶百姓,無數的豪強大族,都會淪落到烏桓人和鮮卑人的馬蹄之下。

因為我們失去了震懾他們的刀啊!

希望這些話,能夠救劉虞公一命,也是救幽州萬千黎庶一命。”

田疇悚然動容,就連旁邊的王門,田豫和劉放等人,也好似第一天認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寶貝

三毛

大唐:從神探狄仁傑開始

帥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