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5章 再來兩百萬,立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惜曹仁學藝不精,沒來得及殺死鮑信在先。

又被太史慈擒住在後。

......

在袁譚的戰術安排下,他和太史慈再次兵分兩路,在東平國、魯國境內縱橫穿梭。

騎兵來去如風,根本不和黃巾賊接戰,只騷擾和驅逐。

黃巾賊本就攜老帶幼,如此求戰不得,只得被驅逐著向北而去。

數十萬黃巾賊,舉家帶口,帶著物資,在驅趕下一路向北。

在王度的暗中策應下,大部沿著良山中的九玉山、菩薩山,孔子山向北。

孔子山和葫蘆頭之間有一道狹長的山谷,具體位置在後世的平陰縣之南。

藉助地形之利,王度把黃巾賊流賊和老賊佔據谷內,弓箭手伏於兩側,準備與太史慈一決雌雄。

徹底洗刷被騎兵壓制的憋悶。

可惜的是,匯聚於谷城縣的于禁和徐盛的大軍,已經繞道谷口的北側。

在於禁的指揮下,軍紀嚴明,兵種齊備的步軍甚至沒有驅使黃巾賊,便直接把王度引以為傲的陣形衝散。

接著太史慈的騎兵才趁機衝上,兩頭夾攻,王度軍頓時大亂。

崩潰之下,王度還想投降,卻被搶功的徐盛一箭射死。

再不射死一個大將,就要被太史慈甩下太遠了......

其餘賊首盡皆投降,隨後被于禁全部斬殺,人頭掛在山谷上。

接著宣揚接受投降,號稱敢再頑抗者,全部誅殺。

如此震懾之下,餘下黃巾賊全部投降。

因為黃巾賊中的精銳基本都被王度調走,袁譚所部沒有遇到大的反抗。

他把魯國和東平國東側的黃巾賊,一路驅趕,沿著泰山邊緣、從濟北國最南側的剛縣向北。

兩路一共驅趕了超過男女老幼七十餘萬,都匯聚於濟北國盧縣。

站在盧縣的城牆上,只見四周荒野,全都是人。

如此一來,把濟北國的劉鸞等人嚇得瑟瑟發抖,當下親自出面,懇請袁譚指定新的濟北相。

結果被袁譚嚴詞拒絕,袁譚大義凜然的說自己是天子詔命的鎮東將軍,清剿黃巾賊是份內之事。

至於濟北相,乃是二千石的大官,他沒有資格舉薦任命。

而作為漢室的忠臣,他對兗州也沒有任何覬覦之心,只想恪守職責。

一番話把濟北國眾人說的頭也不敢抬,個個羞愧不已。

這時荀攸才急忙上前彙報,說:“黃巾賊寇缺糧,惟恐聚眾鬧事,士卒們人少疲憊,皆是有所怨言。”

袁譚又開始大聲喝斥荀攸:“士卒疲憊,沒有軍餉發麼?軍紀呢,有敢鬧事的,給老子彈壓,殺殺殺!”

三聲殺,沒把濟北王劉鸞和一眾官吏豪強嚇得不輕。

近百萬黃巾賊盤踞在盧縣之外,要是暴起了,他們盧縣估計連渣子都剩不下。

於是,濟北王劉鸞帶頭,把多年積攢的財富和糧食,大部分都拿出來勞軍。

其他豪強大族、官吏等人,也是急忙跟上。

袁譚再次嚴詞拒絕,聲稱自己搞得定。

劉鸞等人連稱相信鎮東將軍的能力,只是自己也想為安置流民盡一份力。

不過在濟北王劉鸞等人再三的拜求下,才勉為其難的接受了濟北國的錢糧。

一時間袁譚心向漢室、遵循天子之命、寬仁的名聲傳遍了濟北國。

而拿到好處的袁譚,也開始了下一步的人口大遷徙。

歷城的百官早就做好了準備,郭圖、張導、法正帶著歷城的大小官員,甚至郭諶、郭誕、高柔等人都被抓了壯丁。

七十多萬的人,選拔、安置、遷徙、吃喝拉撒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寶貝

三毛

大唐:從神探狄仁傑開始

帥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