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9章 袁紹攻鄴城,立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二日,大軍抵達斥丘縣下。

袁紹立即召開了軍議,並在一炷香的時間內,就聽取了各方建議,並制定了後續軍略。

速度之快,讓袁譚都有些咋舌。

這一刻,他想起後世對袁紹的一些描述,如好謀無斷類,此刻看來就像是一個笑話。

袁紹創業的艱辛,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更不是三國演義中那樣順風又順水。

以鉅鹿太守董昭為魏郡太守,屯兵斥丘縣,調撥糧草輜重,並伺機進攻周遭各縣。

魏郡東部的幾個縣傳令東郡太守臧洪策應。

南部的黎陽縣傳令曹操出兵策應。

而袁紹自自帶三萬大軍,進攻魏郡的治所鄴縣。

在他看來,只要佔據了鄴縣,就穩住了局面。

因為袁譚的萬餘軍馬,袁紹遠比歷史上更順手,於是給董昭等人留下了更多的軍馬。

袁紹軍中也有不少船隻,裝運著輜重和糧草以及部分從鉅鹿郡帶過來的攻城器械。

之所以進軍緩慢,袁紹不但要安定軍心,還要調撥糧草和攻城器械。

畢竟袁譚作為客軍,可以一拍腦門,帶著大軍和糧草就過來。

他這個主公卻不行,他要思慮來了之後怎麼辦,怎麼樣才能儘快的攻破城池,穩定軍心。

大軍開拔,浩浩蕩蕩的抵達了鄴縣。

鄴縣位於漳水之南,牆高溝深。

袁紹並沒有著急攻城,而是下令安營下寨,修建工事,擺出了一副打算長期耗在此處的姿態。

袁譚的一萬多大軍,被他安排在漳水的北岸,在鄴縣的東北位置安營下寨。

防備四十里外的五行山脈中,可能出現的黑山援軍。

袁紹的大軍則是於鄴縣東側廣袤的曠野上修建連營。

至於鄴縣的南方,則是一支軍隊都沒有,從城牆上看去,甚至連斥候都沒有。

這是典型的攻城戰,圍三闕一方略。

壺壽和於毒軍的主體是於毒的黑山軍,和壺壽本身帶的部分長安軍隊。

無論是長安,還是於毒的大本營朝歌,都位於鄴縣的南方。

就是讓你跑得更方便。

......

果不其然,鄴縣中的壺壽看到袁紹大軍圍三闕一的方略後,氣的破口大罵。

而鄴縣中的黑山賊,搶了大量的財富,都想著怎麼趕緊運回家享福呢。

壺壽和於毒接連斬殺數十人,方才穩住了鄴縣的形勢,兩軍開始積極備戰。

不過一連三日,袁軍都沒有攻城。

每日裡兵卒忙碌的如螞蟻一般。

由麴義率領一支大盾和弩兵組成的軍陣,列於城門之外。

其他兵卒有的在加強營寨的防禦工事。

有的在組裝各種攻城器械。

有的運來大量的夯土,堆積成一個小山的模樣。

期間,壺壽和於毒帶兵衝擊了幾次,都被麴義所部一陣弩箭給射了回去。

土山前丟下幾百具屍體後,就再也不敢出門了。

漳水之上,袁譚和荀攸站在一艘樓船的頂部,從高處俯瞰著袁軍的攻城方略。

這一次,袁譚並沒有假裝很懂,而是很虛心的向荀攸請教。

攻城這一塊,他本來就是軟肋,自然沒有什麼好說的。

對於袁譚的疑惑,荀攸一一詳解。

實際上,他這方面的知識,也大都來源於書上。

此刻結合現實,和袁譚進行探討,本身也有一個長足的進步。

第五日,鄴縣前的土山已經堆砌的比城牆還要高一丈。

而攻城器械及防禦工事也基本修建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的寶貝

三毛

大唐:從神探狄仁傑開始

帥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