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1章 漢時卻月陣,立漢,紅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起大喊:“嘿!”“嘿!“”嘿!”
震耳欲聾的呼聲,雖不如對面洶湧的洪流,卻自有一股堅韌的氣概。
陣中有一個人眼神銳利,如北天上的啟明星,緊緊的盯著從三個方向洶湧而來的烏桓人。
他就是驍將王門。
王門本身武力並不差,帶兵能力也不差,之所以敗在太史慈手上,更多的是氣力耗盡。
實在是沒想到對方這麼能跑......
投降袁譚之後,王門更多的時候,也只是應付而已。
但是,隨著袁譚帶著他來到幽州,為了他的家眷去進攻城防堅固故安縣(自以為)。
並最終在遒國縣,接回了王門及麾下的家眷。
王門徹底歸心。
故主,就讓他故去吧!
煙塵遮天蔽日,烏桓人就如同從沙塵暴中衝出的無敵之師。
但王門卻沒有絲毫的的驚慌,他手中的令旗高高舉起,忽地猛然揮下。
“強弩,射!”
身邊計程車兵開始大喝。
同時各屯各曲中的旗兵也紛紛揮下旗幟,同時大喝:“強弩,射!”
戰場之上,旗幟和呼喊聲,作為軍令的傳導,本就是並用的。
甚至,鼓聲,也是訊號的傳遞工具。
古時的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戰場的需要會有很多的變化。
邊軍的敵人主要是胡人,其來去如風,又善射。
所以為了對付他們,漢邊軍普遍使用的是強弩,這是一種改造後的弩機,威力更大,射程更遠。
在百步之內,都擁有精準度和殺傷力,超過一般的弓箭手。
當然了,還有一些更厲害的腰引弩,最遠射距甚至達到五百米左右。
不過那種弩對士兵的要求太高,而且不能連續射擊,所以只作為狙擊的作用,並不可能大量裝備。
後來黃巾之亂爆發,各地叛亂不斷。
這些人,大多是沒有鎧甲和馬匹的流民,再用強弩未免大材小用。
當然更多的還是從經濟方面考慮,軍中使用的就是一般弩,也稱小弩。
這種弩箭裝填方便不費力,對士兵的要求不高,缺點便是射距短,威力小,甚至還不如弓箭手。
......
因為烏桓人從三面浩浩蕩蕩而來,戰車後方計程車兵,根本不需要做精細的瞄準。
上千支弩箭急速飛出,嗚嗚的破空聲,帶著絲絲的殺意,在酷熱的辰時,顯得有些寒冷。
剎那間,成片的駿馬翻倒在地,把背上的烏桓人甩飛出去。
跟在後面的烏桓人登時大驚失色。
按照之前試探的結果,袁譚所部的強弩不過百餘張。
這也是他們敢放肆衝鋒的原因,但怎麼忽然這麼多強弩!
超過萬人的高速衝鋒,一旦跌落馬下,或是停住腳步,下一刻就會被洶湧的大隊淹沒。
有些烏桓人憑藉驚人的平衡力,在駿馬摔倒之時,一個翻身滾地,穩穩起身。
但下一刻就被身後的駿馬撞飛。
接著就被無數的馬蹄踐踏而過。
......
“嗚哇!”
速度已經提上來的烏桓人,此刻已經沒有了退路,他們只有衝上去,淹沒對方的烏龜戰車陣。
不然的話,他們就會被身後的大軍淹沒。
“咄咄咄!”
駿馬四蹄翻飛,烏桓人猙獰的面容已經倒映在了王門等人的瞳孔中。
對方距離戰車已不足六十步!
王門再次嘶啞出聲:“再射!”
隨著令旗和聲音的指揮,軍中的普通弩箭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